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肝癌的病因及症狀

 


      肝癌為台灣地區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4.9人。分別佔男性及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民國一百零七年衛服部統計資料)。

    其病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惡性肝腫瘤為肝細胞肝癌(以下簡稱肝癌)。肝癌的致病因子包括病毒性肝炎(B型及C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血色素沉著性hemochromatosis及α1-antitrypsin缺乏症)、化學物質(黃麴毒素aflatoxin、男性荷爾蒙及thorotrast)及性別(男性)。B型及C型肝炎所造成的肝硬化是肝癌最重要的因子,從感染肝炎到發生肝癌,平均約為30到50年,慢性酗酒會加快C型肝炎到發生肝癌的時間。現已確知B型肝炎疫苗的預防注射可以減少肝癌的發生率(由十萬分之0.7降到十萬分之0.36)。

    主要症狀為上腹不適、厭食及腹部腫塊,其他則為肝硬化所造成之症狀,例如黃疸、腹水及門靜脈高壓等等。約有一半病患的死因為出血,其中又以食道靜脈曲張為主因。肝癌好犯的轉移位置包括肺臟、門靜脈血管以及局部淋巴結。主要靠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及血管攝影。血液中的胎兒蛋白可做為篩檢的工具、診斷的幫忙以及治療後追蹤的指標。因病患常合併肝硬化,故在診斷的同時需檢查肝功能,以做為將來選擇治療方式的參考。如肝穿刺找到癌細胞,則可確立診斷


    肝癌屬中醫脇痛、癥積、臌脹、黃膽等範疇中醫認為飲食內傷、情志不遂,導致脾失健運,肝失條達,從而氣滯血瘀、痰火互結為久癥。久則耗傷陰襟,常見脾虛肝鬱、黃膽臌脹、陰虛發熱等症狀。治擬理氣活血、清熱利、軟堅散結、健脾滋陰。臨床上可分肝鬱脾虛、氣滯血瘀、肝膽濕熱、陰虛濕聚等證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