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云:“病在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肺病者,喘咳逆氣……取其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内血者。……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 《黃帝內經.靈樞.四時氣》曰:“邪在大腸,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里。指出指出喘證應該重視治肺、治腎、治大腸經脈、治陽明經脈。同時,治療應在分別虛實寒熱、明辨臟腑定位的基礎上進行。實喘,治肺為主,袪邪利氣;虛喘,治肺、治腎,以培補攝納為主。實喘之寒喘,當溫;熱喘,當清;痰喘,首重化痰;飲邪致喘,首重通陽化飲;氣鬱致喘,應重視解鬱降逆。虛喘在肺者,補肺氣,益肺陰;在腎者,滋腎陰,補腎陽;影響到心者,溫心陽,通心脈。至於虛實夾雜、上實下虛之證,則又當分清虛實主次、標本緩急,袪邪扶正併舉。實證喘當重視宣降溫清諸法,不可過用酸澀收斂,以免留邪為害;虛證喘當重視補益、酸收併舉,不可過用辛苦宣泄,以免耗散肺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