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熱病的施治法有哪些?

      關於熱病治療的總則,《熱論》是這樣論述的:“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已滿三日者,可泄而已。”這說明熱病治療有汗、泄的兩大不同法則。熱病治療的手段主要是施以針刺法。《黃帝內經‧靈樞‧熱病》詳細地記載了刺熱針具的選用,比如,病位表淺者,以鋋針按摩筋脈服扶正袪邪;反之,邪在肌表,善驚臥不安者,用圓利針以治其暴利之氣。

    關於穴位,《黃帝內經》也十分重視,《水熱穴論》中的59穴就是專為熱病而設,頭部穴“以越諸陽之熱逆也”;胸背部的8穴“以瀉胸中之熱也”;陽明經的8個穴位“以瀉胃中之熱也”;肩背、下肢的8個穴位“以泄四肢之熱也”;五臟俞穴旁的10個穴位“泄五臟之熱也” ,並且熱病程度,病位不同,取不同的穴位治療。

    對於熱病的治療,一定要住意病勢,邪盛病重則暫緩針刺,這樣,才可避免因攻邪而大傷正氣,待病邪情方張之熱已過,再攻邪則有事半功倍之療效。此外,還要注意的是,在熱病中,有九種危重證候,不能用針刺治療,這是由於這些都屬於邪盛正衰之死證。比如,“一日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 ,為虛陽上越,胃氣衰敗之證;“二曰世而腹滿甚者” ,脾氣敗絕也;“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 ,為臟腑精氣敗竭;“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 ,乃正氣虛衰,脾氣衰敗;“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 ,此陰血耗傷太甚:“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 ,為三陰俱傷之敗象;“七曰咳而汗不出,出不至足者” ,真陰虧竭也;“八曰水髓熱則死” ,是腎氣敗竭之證;“九曰熱而痙者” ,是熱極生風也。

    另外,《黃帝內經》還記載了一些與瀉熱相配合使用的各種物理降溫的方法,比如“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之寒處,身寒而止也”。同時,也要注意,治療時飲食須清淡、少量,切忌葷腥,因邪熱易與穀食之熱合,致使“熱病少癒,食肉則復,多食則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