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黃帝內經》提出怎樣的方制及其對方劑的分類

     根據藥物作用的主次確立“君、臣、使”的組方原則。《黃帝內經》提出“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的理論。
    其中,在方劑中,針對病變主要方面,發揮主要治療作用的藥叫君藥。輔助君藥以加強其療效的叫臣藥。引藥達於病所或調和諸藥的藥物叫使藥。
    經文提出了大、小、緩、急、奇、偶()、反佐等方劑的分類,這些類別具體如下:

1.     大方─所謂大方,就是藥味多而藥量小的方劑。對此,《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是這樣論述的:“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二之。”
2.     小方─所謂小方,是指藥味少而藥量多的方劑。
3.     緩方─所謂緩方,就是指藥性為和之方。在臨床上,緩方比較適用於人體上部的病變。
4.     急方─所謂急方,就是指藥性峻急之方。在臨床上,急方主要適用於人體下部的病變,如經文說:“補下治下治以急”。由於急方選藥氣味均厚,故藥性主降,藥力峻急,能直達病所。
5.     奇方─所謂奇方,就是由單數藥味組成之方。病在上在外者,可用奇方治療。
6.     偶方─所謂偶方,就是由偶數藥味組成之方。病在下在內者,可用偶方治療。
7.     反佐─所謂反佐,就是指主方內反佐以與病情寒熱性質相同之要,以治寒熱真假而易格拒之疾。

    根據經文所提出的方劑分類,後世歸納為“七方”,這些不同方劑的組方原則,可以說是方劑學發展的奠基石。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傷寒補亡論》作者及內容簡介

      《傷寒補亡論》由宋代醫家郭雍編撰,成書於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 全書二十卷(其中卷十六明代即亡佚,實存十九卷)。 本書的編次與一般《傷寒論》傳本不同,且內容也有所擴充。 在輯佚工作方面,有其一定的貢獻。 但本書體例混雜,仲景原文與後世注文相互摻混,又未能考證原始出處,是為本書的缺陷。 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此書時,題名《仲景傷寒補亡論》。 現存明萬曆刻本、清刻本、1925、1959年鉛印本。 

         郭雍,宇子和,號白雲先生,約生於公1101年,卒於1187年。 郭氏對《傷寒論》的補亡,不僅在輯佚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尤為可貴的是對仲景原論中有論而無方的條文,補以龐、常兩家之說,並將作者的見解校補於後,以供學者藉鑑。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黃花蜜菜的功效

          黃   花   蜜   菜 Weedelia chinensis(osbeck) Merrill

        科    名─菊科(compositae)

        別     名─蟛蜞菊、黃花蟛蜞菊黃花田蘿草黃花田路草、田烏

                        草、蛇舌黃、海砂菊、寒月草、雞舌黃、鐮刀仔、路邊菊、馬蘭草
             
                        花冬菊黃花龍舌草

        繁殖方式─種子、扦插、分株

        利用部位─莖葉或全草

        性    味─味甘淡;性涼、微寒。

        功    效─具清暑除勞、清熱解毒、清熱退燒、袪瘀消腫、化咳及清血疏肝的功

                        效。

◎名藥記載

        清熱解毒咳、涼血平肝。預防麻疹,治感冒發熱,白喉,咽喉
   
        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百日咳,咯血,高血壓。外用治疔瘡癤腫。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黃帝內經》對血證病因病機及其對中醫現代臨床的啟示

     《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云:“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便血”,明確指出衄血、便血等血證,都是絡脈損傷,血液外溢所致。至於何以出現絡脈損傷,導致血液外溢,《黃帝內經》主要強調血熱和氣逆兩個方面。

(一)    《黃帝內經》論熱邪致病與清熱涼血治法
    《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云:“胞移熱於膀胱,則癃尿血” ,此“胞”多認為是女子子宮,子宮之熱移於膀胱,膀胱氣化不利,熱灼血絡,絡破血溢,故可見癃與尿血。臨床所見,泌尿系感染血淋、尿血,確實多發於女性,其發病常常與陰道炎、宮頸糜爛有關。治療一方面應當清熱涼血,方劑可選用當歸貝母苦參丸、導赤散之類,一方面應注意積極治療婦科疾病。
    《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又說:“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 ,脾胃積熱,累及於肝,風火交作,熱迫血溢,可見於高血壓病鼻衄,以其熱擾心神,心神不寧,故常常兼見驚悸。治療當清泄脾胃結熱,涼肝熄風,方劑可用大柴胡湯加牡丹皮、桑葉、菊花、炒山梔等。
    臨床觀察發現:血證之因於熱者,有感受外邪,外感風熱,燥熱之邪,損傷脈絡,致衄血、咳血者,也有過食辛辣厚味醇酒,內生濕熱,侵及腸道而致便血者,濕熱下注,熱犯下焦而致尿血者。治療總當重視涼血止血,常用藥物如白茅根、藕節、黃芩、桑葉,側柏葉、大黃、土大黃、槐角、槐米、小薊、地錦草等。而悲哀、煩勞有時也可導致陽氣內動,“五志化火” ,或“氣有餘便是火” ,火熱灼傷血絡,也可致血證發生。《黃帝內經.素問.痿論》云:“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就是悲哀“五志化火” ,心包絡之熱下移,血不能靜,所以可導致尿血等。臨床觀察發現:腎炎尿血和泌尿系感染膀胱炎血淋,均可由心火下移所致,臨床常表現為小便黃赤灼熱,尿血鮮紅,心煩口渴,而赤口瘡,夜寐不安,舌尖紅,脈細數,治法當清心導赤,涼血止血。方劑可用導赤散合當歸貝母苦參丸或小薊飲子加減。慢性腎炎、慢性膀胱炎尿血,則常表現為氣陰兩虛、濕熱瘀滯,症可見乏力體倦、腰膝酸軟、咽乾、心煩、尿赤,舌紅少苔,或舌苔薄黃,脈細數無力,治法當當益氣養陰,清熱利濕,涼血活血,方劑可用清心蓮子飲加白茅根、小薊、白花蛇舌草等;腎炎血尿,可更加丹參、地錦草、當歸、三七粉等,涼血活血止血。

(二)    《黃帝內經》論氣逆病因與降逆平肝治法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云:“怒則氣逆,甚則嘔血” ,明確指出大怒可導致肝氣上逆,肝氣橫逆犯胃,胃絡損傷洏引起吐血。臨床可表現為吐血舌紅或紫黯,口苦脇痛,心煩易怒,寐少夢多,舌質紅絳,脈弦數者,治法當平肝清胃,涼血止血,方藥可用瀉心湯加味,可藥用生大黃、黃芩、黃連、生白芍、牡蠣、白及、側柏葉、三七粉等。其實,肝氣鬱結,肝火犯肺,血隨火升,也可導致衄血、咳血。臨床可表現為咳嗽陣作,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胸脇脹痛,煩躁易怒,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治法當柔肝清肺,涼血止血,方藥可用瀉白散合黛蛤散。藥物可用生地黃、玄參、藕節、百合、生白芍、黃芩、夏枯草、百部、桑白皮、蘆根、白茅根、側柏葉、地骨皮、三七粉等:咳血量多、純血鮮紅者,可用犀角地黃湯加三七粉沖服。其中,生白芍柔肝涼血,桑白皮降肺逆,均是後世所謂“治氣”的意思。
    但後世所謂治氣,除降氣逆之外,補氣統血也是其重要方面。因為脾主統血,飲食勞倦導致脾氣受傷,脾虛不能統血,氣虛不能攝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等,治法當益氣攝血,健脾統血,方劑常用歸脾湯加阿膠、仙鶴草等。久病入絡,使血脈瘀阻,血行不暢,血不循經而致出血者,更當活血止血者,更當活血止血,方劑可用失笑散,藥可用蒲黃、血餘炭、三七粉、大黃粉、紫草等。
    綜上所述,《黃帝內經》論血證病機,有因於火熱者,有因於氣逆者。後世《景岳全書》論所謂“火盛”及“氣傷” ,可謂頗得古聖之心。基於此,《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提出血證的治療原則,即所謂治火、治氣和治血,也可以理解為《黃帝內經》血證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具體的說,治火:實火當清熱瀉火,虛火當滋陰降火;治氣:實證當清氣降氣,虛證當補氣益氣;治血:當根據情況結合應用涼血止血,收斂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藥。但由於血證之中以熱迫血行所致者最多,所以涼血止血藥相應應用較多。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人類味覺的一些數據

       唾液由大唾液腺和無數小唾液腺分泌而出。大唾液腺有三個,分別是               耳朵下方的腮腺、下巴下方的頜下腺及舌頭下方的舌下腺,左右各一                 對。小唾液腺則存在於口腔黏膜中,一共有數百個。但分泌的唾液量                 很少,唾液分泌量,成人一天約1~1.5公升,在用餐時間外,每分鐘分                 泌0.3~0.4毫升,PH值為7,呈中性,無色、無味,99.5%為水分,其中               並含有澱粉水解酵素的一種,能消化(分解)米飯及麵包所含有的澱粉                     質;黏液素是造成唾液黏稠的成分。溶菌酶具有殺菌效果,免疫球蛋                 白則具有抗菌效果。唾液還含有其他會與細菌產生作用的成分。
   唾液的功用─消化作用、殺菌、抗菌、清潔口腔、更容易吞嚥食物、凝血作用。
   舌頭表面有一粒粒的突起,稱為乳頭。乳頭又分為絲狀乳頭、輪廓乳頭、蕈狀乳頭、葉狀乳頭四種。舌頭表面一粒粒的突起,大半都是絲狀乳頭,其他三種乳頭外型類似花蕾,稱為味蕾,裡面有味覺細胞。輪廓乳頭位於舌根,以7~15個數量橫排列,一個乳頭約有250個味蕾。蕈狀乳頭則分布在舌尖前端左右,約有100個,每一個乳頭有數個味蕾。葉狀乳頭在舌根邊緣,約有15~30個,每個乳頭約有10個味蕾。
   有味覺的味蕾不只分布在舌頭上,也存在於軟顎、會厭和食道,啤酒或水所以會感覺順喉,就是因為喉嚨存在具有味覺的味蕾,一般成年人,味蕾數量總計9000~1萬個。隨著年齡增長,味蕾數量會減少,造成味覺衰退,一萬個味蕾到70歲只剩一半。

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如何預防攝護腺肥大

    古人云:「年輕人小便射過溪,老年人尿尿滴到鞋」。攝護腺肥大
的年齡已經降低,有多少男性攝護腺肥大的毛病?
    經醫學統計顯示,患有攝護腺肥大的男性,大約年齡35~45歲有兩成左右,年齡45~55歲有三成左右,年齡55~65歲有五成左右。年齡65~75歲有七成左右,年齡75~85歲有八成左右,85歲以上有九成左右攝護腺肥大的毛病。
    攝護腺肥大不但會影響健康及性功能和生活品質,中老年人有攝護腺肥大,早發現早治療,不要等嚴重才要治療。

    攝護腺肥大又稱前列腺炎:攝護腺是控制尿尿和射精的功能,當攝護腺腫大發炎,起先像核桃般大小,逐漸如雞蛋般大小,再逐漸如拳頭般大小,以致腎功能衰竭,到最後是有尿,尿不出來,膀胱積水過量引起腎臟發炎,不即時導尿或開刀手術,嚴重產生尿毒症。
    攝護腺肥大若不徹底治療,是影響睡眠最大的原因,長期睡眠不好多夢魘,以致精神萎靡不振,久而雜病叢生。

    攝護腺肥大會造成什麼困擾問題─
1.     急性前列腺炎:
    症狀有前列腺增大,前列腺感染化膿,有明顯觸痛,出現頻尿,尿急排尿無力,有尿不乾淨,尿完又想要尿的感覺,尿尿滴到鞋或滴在褲內,尿痛,尿道灼熱刺痛,尿黃濁,腎臟或膀胱結石,尿血,會陰部腫脹、疼痛等症狀。
    晚上睡覺時夜尿很多次,有的睡一個多小時,就要起床尿尿,每次尿量又很少,很難入眠。如果夜間睡眠多次起床尿尿,不但會影響睡眠,整天有疲倦頭腦昏昏欲睡,腦部不清醒等現象。

2.     慢性前列腺炎:
    會影響男性性功能衰退,有時神疲,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陽萎,早洩、性慾減退、排尿不適,尿頻,尿急,排尿時灼熱感,或尿痛,排尿困難,尿渾濁,氣滯不化產生腎臟結石或膀胱結石,小便變細,小便挾精,時常少腹悶悶不樂,膀胱悶痛,有時射精會帶血,房事過後會有血尿。
    由青壯年相火易動,精未外出,手淫,敗精流注,精闢不固,精濁。久病不癒還會影響肝臟功能和腎臟功能,嚴重引起腎衰竭或尿毒症,攝護腺癌。

    攝護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的多發病。現代醫學對攝護腺肥大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瞭解。目前比較一致的認為是由於內分泌激素平衡失調等綜合因素引起腺體增生,使後尿道延長、彎曲、受壓、膀胱出口抬高,出現排尿困難並逐漸加重的下尿路梗阻、繼發感染、結石、腫瘤,以致腎功能衰竭等。
    攝護腺肥大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排尿困難進行性加重。早期為頻尿,尤其是夜尿增多;逐漸出現排尿躊躇,增加腹壓排尿,排尿無力,尿流變細,以致淋漓不盡,急性尿炎或尿失禁,也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血尿等。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急性結膜炎病因、症狀及病人飲食宜忌

      急性結膜炎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具有較強傳染性的一種急性眼病。根據致病原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和病毒性結膜炎兩種,但其臨床表現均相似,常雙眼同時或先後發病,患者有眼癢,異物感,燒灼感,甚至疼痛,畏光,流淚,眼分泌物較多,一時性視力模糊、視力減退等症狀。眼部檢查,可見眼瞼球結膜充血。

    急性結膜炎屬於中醫「天行赤眼」、「暴風客熱」病證範疇。中醫認為,本病多由風熱之邪或疫癘之氣客於肺胃,風熱相搏,上攻於目所致,亦可由患者多眵淚相染而成。故治療以疏解外邪、宣泄肺胃
鬱熱為主。臨床上一般分風重於熱、熱重於風或風熱並重之型。本病極易通過眼分泌物傳染流行,因而必須做好消毒隔離工作,以阻斷其傳播途徑。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於外感六淫,其中最多見於風邪熱毒引起。初期表現多為陽證,熱毒較盛,當嚴忌油膩和辛辣炙袀之食物;即使疾病的後期或恢復期也應忌辛辣厚味。否則會使疾病再次復發或病情加重,即所謂「食復」。《黃帝內經.素問.熱論》說:「病熱少癒,食肉則復,多食則潰,此其禁也。」明確地指出了熱病、陽證食物忌口的重要意義。常見的忌口食物有蔥、韭菜、大蒜、辣椒、胡椒、酒、生薑及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與刺激性食物。這些食物能夠助火,過食則生痰助火,耗散氣血。黃魚、帶魚、黃顙魚、鰻魚、蝦、蟹、豬膚、豬頭、羊腦、公雞頭、雞翅膀以及薺菜等發物食品,則最易動風生火,引起眼疾復發,如病未癒則使病情加重。此外,還必須指出要忌服動物膽。因動物膽性寒,古人每用以治療目赤腫痛,如青魚膽、蛇膽等以鮮膽吞服。近幾年來因吞食鮮魚膽而中毒的報導甚多,其中有因腎功能衰竭,救治無效而死亡的,所以本病患者當忌服鮮魚膽或蛇膽,以免引起中毒。可食用具有寒性與清熱解毒功能的食物,如馬蘭頭、枸杞葉、西洋菜、慈菇、茭白、冬瓜、苦瓜、絲瓜、綠豆、菊花菜、荸薺、鮮藕、柿子、甘蔗、香蕉、西瓜、茶葉以及蚌肉、螺螄肉等。

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什麼是“孤精於內,氣耗於外”?ˉ

    “孤精於內,氣耗於外”是對水腫病機的進一步補充。即精中無氣,陰內無陽,故曰“孤精”。氣,在這裡是指陽氣。對此,張介賓是這樣注解的:“精中無氣,則孤精於內;陰內無,則氣耗於外。”此外,也有人認為“精”,指五臟之精,“氣”指肺臟呼吸之氣。比如,楊上善注:“雖有五臟之精,而外少吐納之氣。耗,少也,肺傷竭也。”

    同時,第三種意見認為“精”,就是腎經,“氣”是。指肺氣。如高士拭注:“肺指氣,腎藏精,精氣相交。今孤精於內,氣耗於外,水天上下,不相通矣。”

   王冰之詮釋是第四種觀點,他認為“ 精”指陰精“氣”指 陽氣。“孤”指損削,“耗”指耗傷。故曰:“陰精損削於內,陽氣耗減於外,則三焦閉溢,水道不通,水滿皮膚,身體水腫。”但此上四說似均難合經文本意。

    結合上文“五臟陽以竭”作陽氣虛損,失於蒸化之解,在這裡,“孤精”應指停聚體內的水濕“氣”指上文之陽氣。當津液化為水濕充斥肌膚為水腫,此種水濕又為陰邪,故而更傷機體之陽。這種觀點與“津液充郭,其魄獨居”相應。

     

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類證活人書》一書作者及內容簡介

    《類證活人書》原稱《傷寒百問》,宋·朱肱撰。 成書於宋·元祐四年己巳(西元1089年)至大觀二年戊子(西元1108),共計20卷。 政和八年(西元1118),經朱肱重加校正,易名為《南陽活人書》。 後累經刊刻,遂書又有《朱肱活人書》、《無求子活人書》、《增註南陽活人書》、《增註類證活人書》、《傷寒類證活人書》、《類證活人書》等名。 卷幅亦多寡不一,常見21卷或22卷本,為傷寒類著作。 卷一至卷十一,以問答為體例,論述經絡、切脈、表裡、陰陽,剖析傷寒的各種相類證候,暢發仲景之奧義;卷十二至卷十五,以方類證辨析《傷寒論》112方;卷十六至卷十八,採擷各家方論126首;卷十九至卷二十一,兼論婦人、小兒傷寒及瘡疹等雜方;書末補列“傷寒十勸”等。

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茵陳蒿的功效

           茵   陳   蒿 Artemisia capillars thunb.

        
       科   名─菊科(compositae)

       別   名─蚊仔煙草、青蒿草、茵

       繁殖方式─種子、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性   味─味苦、辛;性涼;微寒。

       功   效─全草具清熱消炎、行水利濕,利退膽、抗炎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