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外感咳嗽袪風、散寒、潤燥等宣肺散邪的治法(一)

        《黃帝內經.素問.太陰陽明論》曰:“傷於風者,上先受之”,指出人體上部的疾病包括肺系疾病多為風邪所傷。提示風邪在外感咳嗽發病之中,居於重要地位。更因“風為百病之長” ,風邪為病,又常可兼寒、兼熱,或兼燥邪等,而表現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燥邪咳嗽等。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多邪實,治以袪邪利肺,或溫,或清,或宣,或降,切忌斂澀留邪,當因勢利導,肺氣利則咳嗽止。

1.風寒咳嗽─臨床表現為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酸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治法當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方藥可用三柪湯、止嗽散加減。其中三柪湯由麻黃、杏仁、甘草組成,重在宣肺散寒,主要適用於初期風寒閉肺證。日久咳甚,或喘,無化熱之象者,可以加陳皮,甚至加罌粟殼止咳。若外受風寒,內有停飲,惡寒、發熱、身疼痛的同時,兼見胸悶脘痞,咳嗽,痰白,舌苔白水滑,脈弦者,即《黃帝內經》所謂“形寒飲冷則傷肺”可以用小青龍湯加減,解表散寒、溫肺化飲。而止嗽散作為治療咳嗽最常用的方劑,更適用於外感咳嗽遷延不癒,或癒而復發,咽癢即咳者。臨床惡風、頭身不適等表證突出者,可加防風、紫蘇葉、蟬蛻、僵蠶等疏風散邪;咳嗽,食欲差,或有腹滿者,可加枳殼理氣和胃,咽乾而癢,咳嗽痰稠,或痰黃者,加黃芩、連翹、桑葉、菊花,兼清肺熱。吳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臨床多選有升散作用、質地輕清靈動的藥物,用量一般不宜過大。具體用藥常用薄荷、鉤藤配伍。治療咽癢咳嗽。是肝肺同治、內外風同治、解痙止嗽之意。臨床與止嗽散相合用於各種外感。因過食生冷。或服用寒涼藥不當所致的頑固性咽癢咳嗽。每取卓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