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小兒營養不良症狀及治療原則

    小兒營養不良是因為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吸收不良及過度消耗等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本病多發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臨床上以體重減輕、食慾異常、生長發育緩慢或停滯為特徵,嚴重者伴有全身各系統功能紊亂及各種繼發感染,可併發維生素缺乏症、貧血、鵝口瘡、肺炎等疾病。營養不良可分為三度:患兒體重低於平均體重15%~25%、腹部脂肪0.8~0.4公分者為Ι度;體重低於25%~40%、腹部脂肪0.4公分以下者為Π度;體重低於40%、腹部脂肪消失者為III度。重度營養不良患兒有能量不足、血漿蛋白減少的徵象,以前者為主者發病緩慢,無水腫,表現為消瘦型;以後者為主者,發病急速,有水腫,同時出現負氮平衡,為水腫型;兩者兼而有之者,為混合型。

    中醫稱本病為疳症,亦有疳積、哺露、丁奚之稱。嬰幼兒脾胃嬌嫩,生長迅速。如果乳食不節、餵養失當、偏食挑食,即可損及脾胃,導致氣血津液無以化生,久則諸臟皆損,羸瘦成疳。也可因慢性腹瀉、慢性化膿性疾病、腸道寄生蟲病、結核病及幽門狹窄等疾病的影響,過度消耗氣血津精而成。兒童營養不良由疾病引起者居多。初起病在脾胃,纏綿日久則損及諸臟。如累及肝臟,則可出現雀盲目翳;傷及肺臟則潮熱咳嗽;傷及心臟則口瘡、智力低下;傷及腎臟則生長遲緩,水泛為腫。治療則以健脾益氣消積為主,據其兼證佐治調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