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虛喘當區別臟腑定位,以補益肺腎為主

   1.     肺虛喘─臨床表現為喘促,短氣,氣怯,聲低,喉有鼾聲,咳聲低弱,痰吐稀白,畏風自汗,或嗆咳痰少質黏,煩熱,口渴,咽喉不利,面潮紅,舌質淡紅或舌紅苔剝,脈軟弱或細數。治法當補肺益氣養陰,方藥可用生脈散合補肺湯加減。此生脈散合補肺湯實際上適用於肺氣陰虛,或心肺同病,氣陰兩虛的慢性咳喘。可見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可見於某些心功能不全患者。若偏於氣虛,或為太陰脾虛體質,平素自汗易感,食慾欠佳,疲乏少力者,則可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加味。若診斷明確存在心衰,氣短而喘,動則尤甚,或氣短不能接續,脈短,或脈象三五不調者,可用近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升陷湯加山茱萸、太子參、麥冬、五味子、丹參、甘菘等。

2.     腎虛喘─臨床表現為喘促日久,動則喘甚,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形瘦神疲,跗腫,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潤,脈微細或沉弱。或喘咳,面紅,煩躁,口咽乾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當補腎納氣,腎陽虛方藥可用腎氣丸、參蛤散加減。臨床上,常用所謂加減腎氣丸,取趙獻可《醫貫》意,腎氣丸去附子加太子參、麥冬、五味子,增加了益氣養陰、納氣平喘的作用。至於人參,古人最常用其治療咳喘,考慮對虛喘心肺功能不全者較好。而蛤蚧平喘作用很好,四川抬滑杆的青年,口含蛤蚧尾,可登山越嶺而氣不喘。但此物目前已屬稀貴,所以可入散劑,以利長期服用。至於腎陰虛喘證,則可用七味都氣丸合生脈散加味。至於喘咳久病,心陽虛衰,氣喘欲脫,汗出心悸,肢冷,唇舌紫暗,脈微者,可用參附龍牡湯加山茱萸以及當歸、桃仁、丹參等活血化瘀藥物,其旨仍在急救回陽固脫。其中山茱萸一味,最能酸收,可以斂陽固脫,張錫純最為推崇,大劑量用於厥脫證的搶救,確有療效。

3.上盛下虛喘─臨床也非常多見,常表現為神疲畏寒、腰膝酸冷、脈沉細等腎陽虛證候,兼見喘咳痰多,氣急胸悶,舌苔膩等,上盛是痰濁雍壅肺,下虛是腎陽不足,所以治法當化痰降逆,溫腎納氣,方藥可用蘇子降氣湯加減。蘇子降氣湯方中,有沉香也說有肉桂,性溫,有補腎納氣的功效,或曰溫腎陽,平沖逆之氣,不可不用。更妙的是當歸,在諸化痰、理氣、降逆藥中,作為一味血分藥,既可養血活寫以利氣,又可潤腸通便以降肺,止咳平喘,不可不知。另外,對於陽虛喘證,也可用灸。《聖濟總錄》指出:“若乃陰虛發喘,是為無陽,非灸之不可。”《景岳全書》更記載了灸法的具體穴位如氣海、膻中、期門等。陳修圓則明確指出:“然內治之痰,蕩滌雖為得法,又必潛伏為緣之處,斷其根株,須用各家秘法諸穴灸法,如畏灸者,宜於夏月三伏中……外貼藥末。”其中“斷其根株”即為提高療效用灸法,包括艾灸與藥物灸,至今為臨床家習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