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熱喘─臨床表現為喘逆上氣,胸脹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痰吐黏稠,伴身熱,微惡寒,煩悶,身痛,有汗或無汗,口渴,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滑數。治法當清宣肺熱,方藥可用麻杏石甘湯加味。麻杏石甘湯是《傷寒論》治療熱喘的名方,無論是風寒外感,入裡化熱,還是外感風熱,熱壅肺氣,肺氣不能清宣肅降致喘,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包括各種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投本方均有良好療效。出於“菌毒合治”的想法,臨床上常隨方加用黃芩、連翹、漏蘆、魚腥草、敗醬草、金蕎麥等,可提高療效。鑒於喘證的發作,支氣管痙攣是其重要機制,現代中醫學者,常隨方加入地龍、蟬蛻、僵蠶等,一方面可以疏風散邪,一方面可以解痙平喘,實漸踐證明有利於症狀改善。另外,車前子、石韋也具有清肺止咳的作用,有研究發現加用車前子治療肺炎,可加快炎症吸收,減少肺部濕囉音。至於肺炎重症,心陽受傷,陽氣欲脫,症見心悸汗出;四肢厥冷,唇舌紫暗、脈微細數者,當急回其陽,可配合參附湯、參脈散,必用大劑量人參,或西洋參,方可力挽狂瀾。
三、 痰熱喘─臨床表現為痰咳氣涌,胸部脹痛,痰多黏稠色黃,或夾血色,伴有胸中煩熱,身熱,有汗,渴喜冷飲,面紅,咽乾,尿赤,大便或秘,苔黃膩,脈滑數。治法當清化痰熱利肺,方藥可用桑白皮湯加減。桑白皮湯是《景岳全書》之方,有人用小陷胸湯加味,易黃連為黃芩,或用溫膽湯加蘇子、葶癧子、黃芩、桃仁、杏仁、桔梗治療痰熱喘證,其理則一。咳痰味腥,胸脇脹痛,大便不爽者,更可配合千金葦莖散,桃仁、杏仁、冬瓜子,通腑有利於胃氣肅降。臨床上也可徑用麻杏石甘湯加前胡、枇杷葉、瓜蔞、浙貝母、黃芩、蘇子等,肺部感染所致的喘證,一方面清宣肺熱,一方面清熱化痰,也有較好療效。
四、 痰濕喘─臨床表現為喘而胸滿悶窒,甚則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膩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嘔惡,納呆,口黏不渴,痰白膩而厚,脈滑。治法當化痰降氣,方藥可用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該證多見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可以說是對證之方。焦樹德 教授有一驗方,曰麻杏二三湯,即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麻黃、杏仁,可化痰除濕,而宣降肺氣,所以平喘作用較好。有一方有關“咳嗽”的民間流傳的慢性支氣管炎驗方,其藥物組成包括紫蘇子、陳皮、半夏、當歸、茯苓、川貝、杏仁、紫菀、牛蒡子、蘆根、桔梗、甘草,治療痰濕喘也有佳效。更因喘多兼痰,故有痰喘之稱,所以痰的處理是喘證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此,亦以景岳之說最為精詳“痰盛作喘者,雖宜治痰,如二陳湯……之類,皆可治實痰之喘也;六君子湯,金水六 君煎之類,皆可治虛痰之喘也。然痰之為病,亦惟病之標耳,猶必有生痰之本。故凡痰因火動者,必先治其火;痰因寒而生者,必先治其寒。至於或因氣逆,或因風邪,或因濕滯,或因脾腎虛弱,有一於此,皆能生痰。使欲治痰而不治其所以痰,則痰終不能治,而喘何以癒哉?”這種治痰治其本的思想,於臨床的價值很大。
五、 飲邪喘─臨床表現為咳喘,胸悶,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形寒,或見背寒如掌大,兼有脘腹痞滿,顏面虛浮,口不渴,或有小便不利,下肢浮腫,舌苔白水滑,脈弦滑。治法當通陽化飲,方藥可用小青龍湯加減。飲邪喘多久病,常見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或某些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當然其病情也常因外感等因素誘發加重。《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所以治療重在溫化,小青龍湯中有乾薑、細辛、五味子,足以溫化寒飲、宣肺斂肺平喘。更有所謂“支飲證” ,咳喘,胸悶,心下痞堅,面色黧黑,脈象沉緊,多見於肺心病右心衰,治療當益氣、活血、通陽利水化飲,《金匱要略》木防己湯藥用人參、桂枝、石膏、木防己,或更加茯苓、芒硝,確實是應證之方。臨床上加葶癧子、桑白皮、蘇子等,確有療效。更有重證咳喘,為久病腎陽虛衰,水飲上凌心肺,咳逆倚息不能平臥,心悸,咳吐清涎,顏面肢體浮腫,唇甲紫暗,舌苔白滑,脈象沉細,相當於現代醫學心力衰竭重症,可用《傷寒論》真武湯合葶癧大棗瀉肺湯,可隨方加用人參、黃耆、車前子、石葦、豬苓、澤瀉、澤蘭、丹參等,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瀉肺平喘。
六、氣鬱喘─臨床表現為氣喘陣發,每以情志刺激為誘因,發時突然呼吸短促,但喉中痰聲不著,氣憋,胸悶胸痛,咽中如窒,或失眠,心悸,苔薄,脈弦。治法當開鬱降氣平喘,方藥可用五磨飲子加減。氣鬱喘,特點是與情緒波動密切相關,屬於所謂身心疾病,所以治療一方面要重視調情志,一方面要重視疏肝解鬱藥物的應用。用旋覆代赭湯合五磨飲子加蘇子、萊菔子、桃仁、杏仁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喘證,效果特佳。此方一方面調肝,一方面和胃,一方面降肺,理氣降逆之功卓越,所以容易掌握。而且旋覆花,全草曰金佛草,止咳利肺之功特佳,常可隨方加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