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傷寒論翼》一書作者及內容簡介

    柯琴,清代著名醫學家。 字韻伯,號似峰。 浙江慈溪人。 博學多聞,能詩,善古文辭。 棄舉子業,矢志醫學。 後遷居虞山(江蘇常熟西北),初未以醫鳴,當時亦少有人知。 然所著醫書及整理註釋之典籍,在其身後流傳甚廣。 曾編校《內經合璧》(1666年),未見刊行。 傷寒為世所重,故將仲景《傷寒論》予以校正、注疏,撰成《傷寒論注》六卷(1669年)。 並以證為主,分篇匯論,摯其大綱,詳其細目;證因類聚,方隨證附;辨明異說,發揮隱旨。 又作兩卷(1674年),謂:“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傷寒雜病,治無二理,咸歸六經之節制。六經各有傷寒,非傷寒中獨有六經。”對歷代傷寒注家之得失,詳加評述。 反對許叔微“三方鼎立”、方中行“三綱鼎立”、盧子由“六經配六義”諸說。 又有《傷寒附翼》兩卷,前有葉天士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序,贊其所注論“透徹詳明”,精而不亂(後世或疑此序為偽託者)。 以上三書合刊時總稱《傷寒來蘇集》。 該書說理明晰,條理清楚,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卷上列全論大法、六經正義、合併啟微、風寒辨惑、溫暑指歸、痙濕異同、平脈準繩等七篇;卷下列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病解及製方大法等七篇。 認為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獨為傷寒一科。 強調六經分證皆兼傷寒雜病,傷寒之中最多雜病,內外夾雜,虛實互呈,對臨證治療頗多啟發。 又認為仲景之六經是“經界之經,而非經絡之經”。 提出六經為六區地面之說,以六經喻同列國,“腰以上為三陽地面”,“腰以下為三陰地面”,再細分,如“內由心胸,外自巔頂,前至額顱,後至肩背,下及於足,內合膀胱,是太陽地面”,其餘五經均作分區描述。 柯氏將六經認作全身的六個分部,分別把有關的髒腑、肌表、經絡、組織、苗竅有機地聯繫在一起,而不局限於經絡。 並明確指出“經絡之經,是六經道路,非六經地面”。 至於侵犯六經之邪,認為有正邪、客邪之別,客邪多從三陽由外而入,正邪多由三陰自內以生。 若明六經地形,則能握疾病之樞機,操治病之規則。 六經地區之說對六經實質的研究頗有意義。 柯氏對仲景脈法,亦有獨到見解,認為仲景立法只有脈之體用上推求,不在脈之名目上分疏,如以陰陽為體,則浮、大、動、滑、數為陽之用,沉、澀、弱、弦、遲為陰之用,對掌握仲景脈法有參考價值。 還綱領性地敘述六經分證的辨證論治,主張掌握仲景活方活法,不拘病之命名,推求證之切當。 針對錶裡、寒熱、虛實諸證,認為仲景處方參考“七方”“十劑”之製,隨證而設。 指出仲景立方精而不雜,總以六方為主,其他諸方從而加減,其歸納甚為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番杏的功效

                 番   杏 Tetragonia tetragonoides(pall.) Kuntz-


      科   名─番杏科(Aizoaceae)

      別   名─毛菠菜、法國菠菜、紐西蘭菠菜、洋菠菜、濱萵苣、白番莧、白番杏、白
    
                     紅菜、蔓菜

      繁殖方式─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性   味─味甘、微辛;性平。

      功   效─具袪風清熱、解毒消腫、生津止渴、利尿、抗腫瘤,解蛇毒的功效。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黃帝內經》論心悸治療及其對中醫現代臨床的啟示

    從《黃帝內經》有關心悸論述來看,心悸證候有虛有實,虛者可見氣虛,陽虛,甚至表現為陽氣暴脫;病性有寒有熱,寒者脈多遲緩,熱者脈多數疾;病情有輕有重,或持續存在,或呈陣發,時時心悸者,多病重,多氣虛、氣衰,或心脈瘀阻,陣發心悸,每以驚恐等為誘因,多輕症,可虛可實,總屬於神思問病,常伴見心煩、失眠、健忘等神經衰弱症狀。所以,心悸的治療原則也當先分虛實寒熱,補虛,包括益氣、益氣溫陽治法,兼陰虛者養陰,兼血虛者養血;而對於實證心悸,有內熱者清熱,血脈瘀阻者活血通脈,陽虛挾飲者,更當通陽化飲。心悸由於臟腑氣血陰陽虧損、心神失養所致者,治當補益氣血,調理陰陽,使氣血通暢,陰平陽秘。並可隨方加入寧神定悸之品。

    具體而言之,心氣虛者,心悸,勞累加重,氣短胸悶,乏力體倦,舌淡,脈弱或緩者,治法當益氣養心定悸,方劑可用升陷湯加太子參、沙參、丹參、棗仁、柏子仁等。氣虛兼血虛者,臨床可表現為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腹脹便溏,少寐多夢,健忘,舌質淡紅,脈象細弱,治法當益氣補血,養心安神,方劑者可用歸脾湯加減。屬於神經衰弱,時時驚悸,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而易清醒,食少納呆,惡聞聲響,舌苔薄白或正常,脈象動數,治法當定驚養心寧神,方藥可用安神定志丸加龍齒、虎珀、磁石、朱砂()。心陽不足,臨床可表現為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質淡白,脈象沉細,或沉而緩者,可見於緩慢型心律失常,治法當益氣溫陽、安神定悸,方藥可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味。四肢畏寒,脈沉遲者,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黃耆、仙靈脾、丹參等,溫陽益氣復脈。兼水飲凌心者,臨床可表現為心悸眩暈,胸脘痞滿,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渴不欲飲,惡心吐涎,舌苔白滑,脈象弦滑,可見於多種心力衰竭等,治法當振奮心陽,化氣行水,方藥可用苓桂朮甘湯合升陷湯加丹參、炒葶藶子、桑白皮、石韋、車前子等。心血瘀阻者,臨床可表現為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或見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代,可見於冠心病心律失常,治法當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方藥可用桃仁紅花煎合半夏厚朴湯加香附、陳皮、香櫞、佛手、甘松等,心胃同治,氣血同治。而快速型心律失常,更多心火擾動或痰熱擾心者,前者臨床可表現為心悸不寧,心煩少寐,頭暈目眩,手足心熱,口乾,盜汗,思慮勞倦,則症狀加重,伴有耳鳴腰酸,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象細數,治法當滋陰清火,清心安神,方藥可用天王補心丹或朱砂安神丸,氣陰兩虛,氣短乏力、脈細弱者,治法當益氣養陰,方劑可用生脈散合五參湯,藥物如黃連、苦參、黃柏、功勞葉等,是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之效藥。痰熱擾心,臨床表現為胸悶心悸,心煩失眠,頭暈多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者,治法當清熱化痰、寧心定悸,治療可用十味溫膽湯加減。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人類心臟血液循環問題

       心臟跳動次數,在安靜時每分鐘為70次上下,而心臟藉由每次跳動所壓縮出的血液量80毫升,一分鐘跳動70(一分鐘80870+5600毫升),一天約8000公升,一年3000噸。心臟細胞一形成不久就停止分裂,持續不停的工作。
   人類從受精後到二個月大為止,稱為胚胎(之後稱為胎兒)。受精後第5週胚胎尚未成人形,但第7週,一些重要器官、骨骼開始形成。心臟成形最早,在受精後第18~19天,已略見雛形。是因為胚胎要攝取營養、排泄廢物,早早就需要循環系統(心臟血管)的協助,受精後第18~19天,胚胎的身體左右出現像皺褶一般聚集的現象,即是心臟的原形。接著倆個皺褶會往中央移動,融合為一個筒狀物,然後開始鼓動。第三週結束時,血液循環已經展開,從一個筒狀的心臟開始,之後經過曲折揉捏,內部形成了分隔的瓣膜,受精後第八週,擁有二個心房與二個心室的心臟。
   成人心臟約重250~300公克,男性比女性重20~30公克,體內血液總量與體重的比率為8%,約13分之1。體重60公斤,血液約4.8公升
   心臟長4cm、寬10cm、厚8cm,血液1分鐘輸送5.6公升,即1分鐘可以流遍全身,若激烈運動,一分鐘可以跑遍全身好幾次。
   心臟分為左右兩邊,共有四個空間。右側接受全身回流的血液,運送到肺部,之後再由左側接收肺部送回的血液,送到身體各處。將血液送到全身的強大壓力來自於左心室的心肌,約有右心室心肌的三倍厚。
   血液由心臟通過動脈送出,再經由靜脈回到心臟與心臟直接連接的大動脈,會逐漸分枝變細,成為小動脈和微血管。而動脈與靜脈之間,就是靠微血管來連結。血液由微血管往小靜脈、大靜脈流動,最後回到心臟。血管總重量為體重的3%,將全身血管接連起來,長達9~10萬公里(地球一周約4萬公里)
   血液是由心臟強力搏動後送出,因此靠近心臟的大動脈血流速度最快,高達每秒50公分。而血液流速愈往微血管愈慢,小動脈每秒30公分,微血管每秒0.5~1釐米。靜脈流速較為和緩,小靜脈每秒7~840
◎動脈與靜脈都只是血液的通道,血液是經由微血管,才開始與身體組織進行物質的交換。藉由微血管的薄壁,血液與血血管周邊的組織有了接觸,能將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及氧氣送達組織,並將二氧化碳及代謝的廢物由組織內帶往血管。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如何正視膽固醇問題

     膽固醇是一種體內的脂質,有和脂肪酸結合的酯型和各別分離的游離型兩種,合稱為總膽固醇。
    膽固醇在血管的強化和維持上擔任重要的任務。另外它也是製造副腎皮質荷爾蒙及性荷爾蒙,消化酵素的膽汁酸之材料,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是,如果太多,就會造成動脈硬化等成人病。

一、    檢查可知的事
    膽固醇及中性脂肪增加的高血脂症長期持續下去的話,容易引起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因此,總膽固醇的檢查,是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等循環器官障礙的診斷及預後的判定所不可或缺的。

二、    膽固醇從何處來
    膽固醇可由肝臟自行合成,也可由動物性食物中攝取。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約含有100公克至120公克的膽固醇;其中約2/3是由肝臟和小腸壁製造出來,另外1/3則由食物中取得。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與經食物攝取的膽固醇,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不會有膽固醇過高之虞。但現代人的營養過剩,加上運動量不足、情緒緊張,就會擾亂身體的調節作用,產生病變。

三、    膽固醇異常的誘因
高膽固醇血症可謂是文鳴社會的產物,它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遺憾、飲食習慣偏差、運動量不足、情緒異常、疾病與藥勿。
四、    長期過低也是疾
    血中膽固醇含量長期太低的人,容易誘發下列的身心症狀:
1.     思考力下降、反應遲鈍,加速腦部老化,易誘發老人痴呆症。
2.     身體機能缺乏膽固醇的運作,會提早衰老、加速死亡。
3.     血管失去膽固醇厚的保護,也會變得鬆弱易破裂,導致腦與心血管的病變。
4.     發育中的孩童若膽固醇不足,會引起營養不良、發育受阻礙。
5.     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要素,如果含量太低時,會使心肌細胞功能衰退,抗癌能力下降,而增加罹患大腸癌和肺癌的機會。
6.     膽固醇在組織細胞內會形成荷爾蒙,有助於男性精蟲、攝護腺素及男性荷爾蒙的製造。因此長期的不足,將使性功能減退,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7.     缺乏旺盛的挑戰力與企圖心,對金錢、地位、學業的佔有慾與競爭心都不強。
8.     容易出現消極、憂鬱的心理,甚至有幻廳、幻覺、暴力或自殺的傾向。

五、    高膽固醇將引發心血管及腦病變
    膽固醇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推進器,且隨年歲漸趨嚴重,一旦遇危險因素即會出狀況。長期高膽固醇將引起下列疾病:
   動脈硬化─體內若膽固醇過高,再加上中性脂肪異常,將導致動脈硬化,使血流變不順、血液易凝結、血管易阻塞,而引起局部細胞死亡。
   狭心症─若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也硬化時,心臟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氧及養分,患者胸部將產生巨痛和強烈的壓迫感。
   心肌梗塞─比狭心症危險的病症,也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
   中風膽固醇過高─會使腦血管障礙,產生腦血管破裂或阻塞等現象,導致腦溢血或腦梗塞。
   糖尿病膽固醇與胰島素有密切關係,因此糖尿病患者通常合併高膽固醇血症。
   中樞性眩暈因椎基底動脈硬化而導致頸部僵硬、緊繃、痠痛及耳鳴、嘔吐、頭暈。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老年性白內障病因及症狀

       老年性白內障是由於眼球內晶狀體的逐漸老化、變性、混濁而導致的視力漸進性衰退甚至失明的一種慢性眼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病。初起僅覺視物昏糊,猶如眼眵遮睛,擦之視糊不減;或眼前呈固定點狀、條狀、圓盤狀陰影;或視近尚清,視遠昏朦;或單眼視有疊形,漸至不辨人物,最終僅存手動或光感。晶狀體從初發到成熟一般需要數年至數十年不等。多為雙眼發病,混濁程度可以不一。裂隙燈檢查見晶狀體皮質或核心呈現不同型態與程度的混濁,從而確切診斷。
    老年性白內障中醫歸屬於「圓翳內障」、「黃心內障」、「如銀內障」等範疇。根據瞳神部位的形態又有「劍翳」、「棗花翳」等病名。中醫理論認為;本病多因年老體衰,肝脾腎三臟虧損,致水穀不化,精血不足,不能上濡目竅,晶珠失養所致。故以虛為本,治療側重於扶助正氣,培補精血,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調補陰陽,以期延緩晶狀體老化變性的速度,盡可能保存現有視力,因此必須堅持長期治療,方能奏效。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如何理解“一病而治各不同,皆癒”及“聖人雜合以治”兩句話的涵義和有什麼實踐意義?

      根據經文闡發“地勢使然”,地理環境不同,決定氣候、習俗、疾病的發生各有差異之理,可以考慮“一病”當是“異病”。因而,“一病而治各不同,皆癒”,可以理解為醫生在臨床治病中,必須瞭解情況,視情況治療。
1.“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就是指必須了解病人所在的地理、氣候、生活習慣及體質與發病等特點,全面而詳盡地了解病情,然後,再決定採取與之相宜的治療方法。
2. “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是指古代五方人民積累總結出來的五種治病方法,各有其適應的範圍,所以,必須全面地掌握這些治法,這樣,才能收到“治所以異,而病皆癒”的良好治療效果。這就是因地、因人治宜的治療原則。
    
     “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這句經文說,掌握針刺、藥物、導引、砭石等多種治療方法,就能根據天時地域之宜,五方之人的不同體質及具體病情進行治療,從而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做到“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
     總之,如果要盡快地治癒病人,不僅要精通多種醫療技術,而
且要遵循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靈活施治。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衛生寶鑑》一書作者及內容簡介

    《衛生寶鑑》, 羅天益撰,共二十四卷,補遺一卷,撰年不詳,刊行於1281年。 該書元刻本因戰亂而散失,現所存最早版本見於元代杜思敬編纂的叢書《濟生拔萃》,但內容不完整。
全書共25篇,主要有“藥誤永鑑”:以病案形式,結合一個專題進行辨析,以警示後學及同行不要犯誤治之錯,“名方類集”:精選古今效方766首,以證系方,理法具備,論述臨證各科疾病的診治。 為該書主要部分,“藥類法像”:簡述張元素、李杲的藥物學理論,如性味、功效等;“醫驗記述”:載錄作者長期從事臨床的診治經驗,內容豐富;最後為“補遺”,選輯張仲景以下諸家有關外感、中暑等病證的驗方,為元代以後他人所補充之內容。
該書理論上本於《素問》、《難經》以求其因,並充分吸收李杲的“脾胃學說”及張元素、 張璧 、錢乙等醫家的認識,圍繞臨證臟腑雜病的辨證論治理論進行系統闡發,具有鮮明的“易水學派”特色。
在臨證用藥時,以很大篇幅介紹潔古、東垣的有關藥物理論,並強調藥證相對、 名實相符 、隨證加減等靈活的辨證用藥思想。
 羅氏為李東垣門人,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學術經驗 ,但又旁採諸家,參以個人心得編成。 卷一-三為藥誤永鑑,結合病案,闡析一些誤治病例以為鑑戒;卷四-二十為名方類集,針對以內科為主的各科較常見病證,選用古今效方,詳其主治及服用法,是為本書的主要組成部分;卷二十一藥類法像,簡述常用藥的性味、功能;卷二十二-二十四醫驗記述,聯繫臨床實例予以闡述,診治思路活躍,每能圓機活法,頗多經驗之談。 補遺一卷,係後人所增訂。 選輯張仲景以來歷代名家治療外感等病之經驗方劑,亦有一定參考價值。 現存明、清刻本。
該書是最早創用"導尿法"治療癃閉的醫著.

2019年11月4日 星期一

倒地鈴的功效

    倒   地   鈴 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inn.


      科   名─無患子科(sapindaceae)

      別    名─假苦瓜、白花仔燈草、燈、倒藤卜仔草、三角燈籠、鬼燈籠、天燈籠

                    、風船葛、包伏草、假蒲達、棕子草。
      
      繁殖方式─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或果實

      性   味─味苦;性寒。

      功   效─全草具散瘀消腫、涼血解毒、清熱利水、健胃通經之功效。

      ◎名  藥  記  載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於百日咳,糖尿病,咽喉炎,疔瘡,濕疹,膿癰瘡,小

          兒陰囊熱腫,跌打損傷。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患處。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黃帝內經》有關心悸病因病機的認識

      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症。臨床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證同時併見。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心房纖顫、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證、預激綜合證以及心功能不全、神經官能症等。
    《黃帝內經》無心悸之名,但論驚、論心中澹澹大動、論怵惕不安等,均是心悸的有關論述。如《黃帝內經》論脈有數脈、遲脈、緩脈、代脈等,實際上也多見於現代醫學心律失常等。《黃帝內經》所謂“數則煩心”,“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脈至如數,使人暴驚”,“心脈微急,為心痛引背”,“代則氣衰”,提示心悸之類,可由於內熱、氣虛以致氣衰、血脈瘀阻所致,脈數有時可因突受驚恐而誘發,但有時脈數也可提示陣發驚悸。說明心悸的主要病機是心神不寧。證候有虛有實,有寒有熱,病情有輕有重,或持續存在,或呈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