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黃帝內經》有關心悸病因病機的認識

      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症。臨床一般多呈陣發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證同時併見。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心房纖顫、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證、預激綜合證以及心功能不全、神經官能症等。
    《黃帝內經》無心悸之名,但論驚、論心中澹澹大動、論怵惕不安等,均是心悸的有關論述。如《黃帝內經》論脈有數脈、遲脈、緩脈、代脈等,實際上也多見於現代醫學心律失常等。《黃帝內經》所謂“數則煩心”,“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脈至如數,使人暴驚”,“心脈微急,為心痛引背”,“代則氣衰”,提示心悸之類,可由於內熱、氣虛以致氣衰、血脈瘀阻所致,脈數有時可因突受驚恐而誘發,但有時脈數也可提示陣發驚悸。說明心悸的主要病機是心神不寧。證候有虛有實,有寒有熱,病情有輕有重,或持續存在,或呈陣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