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如何理解“一病而治各不同,皆癒”及“聖人雜合以治”兩句話的涵義和有什麼實踐意義?

      根據經文闡發“地勢使然”,地理環境不同,決定氣候、習俗、疾病的發生各有差異之理,可以考慮“一病”當是“異病”。因而,“一病而治各不同,皆癒”,可以理解為醫生在臨床治病中,必須瞭解情況,視情況治療。
1.“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就是指必須了解病人所在的地理、氣候、生活習慣及體質與發病等特點,全面而詳盡地了解病情,然後,再決定採取與之相宜的治療方法。
2. “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是指古代五方人民積累總結出來的五種治病方法,各有其適應的範圍,所以,必須全面地掌握這些治法,這樣,才能收到“治所以異,而病皆癒”的良好治療效果。這就是因地、因人治宜的治療原則。
    
     “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這句經文說,掌握針刺、藥物、導引、砭石等多種治療方法,就能根據天時地域之宜,五方之人的不同體質及具體病情進行治療,從而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做到“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
     總之,如果要盡快地治癒病人,不僅要精通多種醫療技術,而
且要遵循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靈活施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