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黃帝內經》對胸痹心痛病因病機的認識

     胸痹心痛是臨床最常見的痛證之一,是指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臥為主證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冠心病心絞痛等。
   《黃帝內經》論胸痛,首先指出其病在心,如《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云:“心病者,胸中痛,肋支滿,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肋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少陰太陽”,所論為典型冠心病心絞痛。《黃帝內經》不僅指出其病位在心,而且還提出胸痛病機有虛有實。至於何以發生胸痛?《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脈者,血之府也……澀者心痛“,認為血脈之行澀是發病基礎。血脈所以行澀?有虛有實,其中寒邪最為多見。《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所謂“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則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就強調了寒邪致疼痛陣發的病機。與現代醫學所謂寒氣導致冠脈痙攣、心肌缺血進而引起心絞痛的病機認識完全一致。同時,《黃帝內經》還指出腎虛、水氣胃病、氣滯等也常是胸痛的病因。這也是符合臨床實際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