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預防椎間盤突出

     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成年國人有下背疼痛的經驗,大多數是因姿勢不良或過度勞累造成肌肉緊繃,或肌腱發炎,經過姿態矯正、休養及藥物治療,95%左右的患者都可以獲得改善。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卻有持續性的下背疼痛,且疼痛可延伸至大、小腿,甚至造成腿痠麻無力,此即所謂的坐骨神經痛。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頗多,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是腰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根的直接壓迫,此症狀即稱椎間盤突出症。
    一般人或許不知道正常脊椎壓力站立是平躺的四倍,坐立高達六倍,而不正常的坐姿或站姿更加重脊椎壓力,對站姿而言將由原來的四倍變成六倍,而坐姿壓力由六倍變為十倍:一般除了睡眠八小時平躺脊椎是在最小壓力外,其他時間脊椎隨時承受很大的壓力。
    由於壓力最大是坐姿或姿態不良時造成,故椎間盤問題最常發生在一般長期坐立或需勞力搬重物的人身上,如司機、搬重物的工人、長期坐姿或站及坐姿不正確的人身上。

一、    椎間盤:
 脊椎從頸部到骨盤,節節相連,每二節間,有一個「椎間盤」;分隔上下椎體椎間盤,連同椎體後側左右兩個小面關節,構成脊椎關節是連接兩椎體之間的盤狀纖維軟骨結構,使脊椎可以在相當角度之間活動,有如避震器的功能。腰椎有五個椎追間盤,是下半脊椎主要的活動關節。腰椎橫剖即可見椎間盤主要是由周圍的纖維環及中央的髓核組成。
      纖維環是數十層環狀及放射狀的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交織而成的緻密組織,將各椎體緊密的連接成一體,由於纖維具彈性使脊柱有相當的活動空間。髓核是白色半流質的膠狀物質,填充於上下軟骨板及纖維環之間,是由極具黏彈性及柔韌的多醣體和水分所組成,可以如緩衝脊柱的受力及衝擊。

二、    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的纖維環於成年後因磨損、退化及含水量的遞減、外力的撞擊等逐漸出現間隙,髓核的含水量由超過80%而漸漸的減少,彈性及緩衝的能力也遞減,當脊柱因不斷的重複受力,尤其是彎腰搬運重物、長時間彎腰工作,或因瞬間扭腰、突發的受力過重,或車禍外傷等原因,髓核經由纖維環的裂隙而向外突出即形成椎間盤突出。
      突出的部位常見於椎間盤的後側方或後方,後側方的突出將直接壓擠到構成坐骨神經根,90%以上的腰間盤突出發生於下面兩節(4-5腰椎間及第5-1薦椎間) ,造成腰痛、腿麻、下肢疼痛、甚至不良於行的椎間盤突出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造成坐骨神經痛是一個可以去除的疾病,但卻常因醫師的無暇解釋,或是患者的誤解,被廣泛的以「骨刺」通稱帶過,而未進一步的去解決病因。患者常服用止痛藥,或各樣偏方而終至延誤治療良機。
    少數嚴重腰椎間盤突出時可造成脊椎管、脊髓腔內狹窄及多數神經壓迫,將可能出現「馬尾症候群」--此時會有大、小便失禁或滯留、肛門周圍麻木、下肢無力等症狀、有時連緊急手術都無法挽回已造成的永久性的神經損傷,再多的治療也回天乏術了。

三、    退化
   人靠脊椎直立,也靠脊椎的支撐移動或變換姿勢;脊椎,尤其是頸椎、腰椎,就像髖、膝、踝等關節,都是身體的負重關節,這些負重關節,無可倖免地都會隨著年齡而耗用磨損,走上退化的宿命。脊椎從頸部到骨盤有24節,節節上下穩穩相連。椎間盤的繼續退化,再加上椎體的相互磨損、骨刺的生成、椎間韌帶的鬆弛、鄰近肌腱軟組織的緊繃、神經根的壓迫….. ,匯總就構成了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的退化因此常被視為是整個脊椎退化的先驅,就像推倒了第一張骨牌,也像是一葉落而知秋,重要性倍受重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