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錢乙其人及著作


  



北宋錢乙字仲陽博學多識,雖以兒科最為知名,但治病各科皆通,遣方不泥古人,用藥靈活善變而自有法度,著有《傷寒指微》5卷,《嬰孩論》百篇,惜已散佚,他的臨症經驗由門人閻孝忠輯成《小兒藥證直訣》三卷傳世。成為指導中醫兒科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專著。錢乙原籍錢塘(今浙江杭州)。曾祖時起定居鄆州(今山東東平)。姑父氏亦曉醫術,錢乙稍長即隨氏習醫。他先學《顱囪方》,專攻兒科,以此醫名大振。元豐年間(1078~1086),因治癒長公主女兒之病,被授予翰林醫官。次年,皇子儀國公患著瘛瘲,國醫治之不效,經長公主推荐,錢乙以「黃土湯」治癒。遂提升為太醫丞并賜紫衣金魚袋。此後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願請錢乙診病。錢乙診務繁心,幾無虛日,不久因病辭職。後,哲宗皇帝又詔錢乙入禁中,留之日久,而終以疾病告歸鄉里。晚年左手足攣痹不用,壽終家舍。享年82歲。

2020年1月27日 星期一

穿心蓮的功效

               穿   心   蓮 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

        科   名─爵床科(Acanthaceae)

        別   名─一見喜、若草、若膽草、ˇ四方蓮、一葉茶、欖核蓮、圓錐鬚藥草、印度

                      草、金香草、金耳鉤、雄膽草、蛇草、百勞利、指天花、斬蛇劍。

        繁殖方式─種子

        利用部位─莖葉或全草於尚未開花前,全株採收切碎、晒乾備用

        性   味─味極苦:性寒,有毒。

        功   效─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

      ◎名藥記載
        
        清熱、消炎、止痛,解毒。用於風熱性感冒,腸炎,痢疾,扁桃腺炎,咽喉炎,肺

        炎,支氣管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癰癤瘡瘍;外治外傷感染,化膿性中耳炎。

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黃帝內經》論胸痹治療及其對中醫現代臨床的啟示(上)

    (一)《黃帝內經》論寒邪致病,兼論通陽治法     

 胸中為清曠之域,素體陽虛,胸陽不足,或天氣寒冷,陰寒之邪乘虛侵襲,寒凝氣滯,痹阻胸陽,心脈拘急則可致胸痹心痛。所以治胸痹通陽散寒治法非常常用。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篇》說;“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胸痹,心中痞氣,脇下逆搶心,栝蔞枳實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以上這些治療胸痹心痛的常用方劑,都是以宣痹通陽為主,至今在臨床上仍有指導意義。更有烏頭赤石脂丸和蘇合香丸、薏苡附子散等,一方面用附子、烏頭等溫陽散寒止痛,一方面用蘇合香、麝香等芳香寬胸開竅,一方面用薏苡仁、甘草等甘以緩急解痙,對於寒邪外犯,心脈痙攣引起的冠心病心絞痛,具有較好的療效。其實,即使痰濕、痰火、水飲痹阻心脈所致的胸痹心痛,通陽治法,也同樣值得重視,因為胸陽振奮,則氣血通暢,而胸痛自能緩解。

 

()以痰痹胸陽病機立論,看心胃同治思路

   臨床觀察發現:胸痹心痛的發生,常與飲食長期失宜有關。如過食肥甘,或嗜酒成癖,可導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健,聚濕成痰,痰阻脈絡,則胸陽失展,則成胸痹。臨床可表現為胸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氣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苔濁膩,脈滑,治法當通陽瀉濁,豁痰開結,方藥可用栝蔞薤白半夏湯加味。以表現可和胃化痰安眠,所以《金匱要略》謂之主治“胸痹,不得臥”。而痰濕化熱,痰熱阻痹胸陽者,則可見胸痛,心胸煩悶,心下按之痛,舌苔黃膩,舌質暗紅,脈滑數者,治當清熱化痰,寬胸開痹,方劑可以小陷胸湯加枳實、丹參、赤芍、紅花、甘草等,屢取佳效。栝蔞薤白半夏湯所以半夏者,以其能和胃化痰安眠也,所以《金匱要略》用人參湯即理中湯治療胸痹心痛,也同樣是心與脾胃同治之意。《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云:“胃病者,腹瞋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脇,膈咽不能,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此心痛雖然不排除胃痛,但由於古人心胃分之未清,也不排除是心痛。況且冠心病心絞痛也常有表現為胃脘痛,所以,趙錫武老中醫治療冠心病就非常重視心胃同治。路志正教授治療冠心病更重視健脾化濕治法,也是心與脾胃同治的意思。魏執真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在重視活血化瘀的同時,更常常隨方加用陳皮、枳殼、香附、蘇梗、佛手、香櫞等、也是心胃同治思路。其他如降香、甘松等,往往既可治心,又能治胃,既可行氣,又利於活血,非常適合於冠心病的治療。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人類血液的產生及組成

       血管的動脈由內膜(內皮細胞、內彈性纖維)、中膜(平滑膜細胞、外彈           性纖維)和外膜構成。靜脈由內膜(內皮細胞、彈性纖維)、中膜(平滑             肌細胞)、外膜構成。

   靜脈血管比動脈薄,具有延展性。靜脈血管內含有防止血液逆流的瓣膜。

   血液中溶有一些脂質,主要為膽固醇、中性脂肪、卵磷脂、非酯化脂肪酸。膽固醇及性脂肪過量,容易造成動脈硬化、心肌綆塞、腦中風,膽固醇不只存在血液中,腦、肌肉、各器官皆有,不但是組成細胞膜的成分,也是膽汁、性荷爾蒙、副腎皮質荷爾蒙的製造原料。一般成人體內約100~150公克,每日必需量1.5公克,肝臟或其他臟器每天自行合成1公克左右的膽固醇。

   血液組成成分─
   血漿(55-60%)-其中水分(90~92%)、蛋白質(7~8%)、脂質(0.6~0.9%)→包含膽固醇(0.2%)、中性脂肪(0.2%)、卵磷脂(0.1%)、非酯化脂肪酸(0.1~0.4%)。糖分(0.1%)、及無機物質。
   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40~45%)

      膽固醇;一般愁人100~150g─腦(25~39g)、血液(10~11g)、肌
(25~39g)、肝臟(5g)、腎上腺(1~2g)、皮膚(16g)、消化道(3.8g)、脂肪組織(31g)、骨髓(7.5g)、其他腎臟、肺、動脈管都有,          
   人類體內含鐵,每一公斤體重約含86毫克的鐵,體重60~705~6的鐵質,其中60~70%為紅血球的血紅素成分,其愉存在肝臟、骨髓、脾臟。老舊的血紅素所含的鐵質,幾乎都被再次利用,每天新陳代謝流失1.5毫克的鐵質,必須攝取12毫克,才能達到1.5的吸收率。攝取量過少,體內就會缺鐵,造成紅血球中血紅素的合成能力下降,如此血紅素運送氧氣的功能不彰,就會讓體內呈現氧氣不足的狀態。這也是缺鐵性貧血出現的典型。

◎富含鐵質的食物─羊栖菜、海苔、蜆、牛、豬、雞的肝臟、目耳、芝麻、大豆、蘿蔔乾()、小魚乾、泥鰍。












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如何預防老年骨折

     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加劇,與年齡增長相關的一些老年退化性疾病越來越普遍。

   老年人骨折的原因?
    造成老年骨折的兩個重要因素為骨質疏鬆加上跌倒。隨著年齡的變老,骨骼在質與量上起了很大的變化。骨質疏鬆加上跌倒才是老人骨折的元兇。

   老年人骨折的好發部位?
  老年骨折的常見部位包括脊椎壓迫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及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轉子間骨折)等,

   老年骨折如何預防?
   任何增加或強化骨質和減少跌倒的方法對降低老年骨折的發生都是有意義。

   老年骨折的如何預防?
1..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和治療:用食物或藥物來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是老人醫療照顧的大課題。方法包括適度的運動,攝取足夠的鈣質,藥物的治療則包括維生素D
2.鼓勵多活動:適度的運動一方面可以強化骨骼強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減少跌倒發生的機會。
3.居家安全:百分之七十五的跌倒發生在自己家中,尤其是浴室、廚房等地方,由於有高低的障礙加上潮濕的地板。提供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將降低老人骨折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骨折的飲食調理
1.     骨折初期:由於患側的腫脹、疼痛,加上精神緊張,常常不思飲食,食慾低下。因此病人要多喝些飲料如果汁、稀飯、豆漿、麵條等,吃一些少而精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物如瘦肉、雞蛋、魚、大豆及其製品,蔬菜和水果(青菜、芹菜、豆芽、紫菜、蘋果、梨等) ,也可以防止便秘。
2.     骨折的中期及骨折後:正是骨折的癒合期,病人需要大量的蛋白質,特別是含膠原蛋白質高的食物以及含鈣質和維生素D高的食物,可適當增加雞湯、魚、蛋類、肉皮、豬蹄、豆製品等食物。對於老年人骨折,要特別供給維生素D和高鈣食物,如豆類、蛋類、蝦皮、海帶、牛奶,大豆及其製品、蔬菜、馬鈴薯、銀耳、花生等,可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
3.     骨折後期:直至恢復階段,可恢復正常飲食,但仍需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鈣、維生素D的食物。牛奶要每天喝500毫升,蔬菜400-500200
        老年骨折病人要特別注意飲食,這對骨折癒合是非常有幫助的,家人可多關注這方面的知識,以便老年骨折更好更快的恢復。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急性咽炎及慢性喉炎的病因、症狀

    急性咽炎是咽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好發於秋冬及冬春之交,常由受涼、過度疲勞等誘發。病毒、鏈球菌和流感桿菌等為主要致病原。發作時,咽部明顯充血,有發熱、怕冷、咽痛、吞咽困難及下頜淋巴結腫痛、白血球增高等症狀。
    急性咽炎相當中醫風熱喉痺。多由於風熱邪毒或痰熱互結於咽部,或因外邪引動肺胃蘊熱,痰火壅盛,上蒸咽部所致。由於本病屬實證、熱證,故治療上側重清解宣散、化痰利咽。如轉成慢性,辨證則以陰虛為主。

    慢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慢性炎性病變。多由喉部持續受物理或化學刺激所致。主要症狀是聲嘶、講話費力‧喉部乾燥癢痛‧常有痰液黏附。局部檢查見喉黏膜充血‧聲帶紅腫或增厚‧閉合不全。
    慢性喉炎與中醫喉瘖、久瘖相似。其病因病機主要為肺腎陰虛‧喉竅失養‧或陰虛火炎上燻咽喉;亦可由於肺脾氣虛‧無力啟閉聲戶;也有因過度發聲‧喉嚨脈絡受損‧瘀痰互助‧結於聲戶而成。臨床上以肺腎陰虛為多‧但在治療上應據局部及全身症候特點辨證選方。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黃帝內經》關於飲食養生有什麼精辟觀點?

    《黃帝內經》特別重視飲食調理,以為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並提出了“食飲有節”:“全面配伍,五穀為養”等養生觀。這些養生觀的內容具體如下:
一、“飲食有節”是“盡終其天年”的關鍵。《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固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二、全面配伍,五穀為養,《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指出: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三、飲食在疾病康復中的作用。關於飲食在疾病康復中的作用,《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是這樣論述的: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故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進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

四、謹和五味。《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認為,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搞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此五味之所傷也。故心欲苦,肺欲辛,甘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食物的歸經。《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辛,肝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天之由也。

六、飲食宜忌。《黃帝內經.靈樞.五味》指出:五禁。即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飯、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豚肉、栗、藿皆鹹;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葱皆辛。

七、食物在人體的消化、輸布。《黃帝內經.素問.脈別論》認為: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馮氏錦囊秘錄》作者及內容簡介

    《馮氏錦囊秘錄》,四十九卷,中醫叢書,簡稱《馮氏錦囊》。 初刊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 清代馮兆張(楚瞻)撰。 收有《內經纂要》《雜症大小合參》《脈訣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藥按》《痘疹全集》《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等8種。
馮兆張,明清間醫學家。 字楚瞻,浙江海鹽人。 十三歲習醫,從師訪道十載,行醫兩浙,六上京師。 於內、外、婦、兒諸證均有研究,尤擅治痘症,審證施治,多獲良效。 治小兒疾病,初以迅猛峻利之藥,急去新邪;次以寬猛相濟,養正祛邪兼之;末以寬緩,用善藥養正。 崇尚溫補,推贊《醫貫》“命門說”。 嘗將錢乙六味地黃湯加減,衍成十方,取陰陽協調,水火相濟,運用靈活,得心應手。 廣蒐民間驗方,博覽前賢論著,撰成《痘疹全集》十五卷、《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十二卷、《雜症大小合參》十四卷、《內經纂要》兩卷、《脈訣纂要》一卷、《女科精要》三卷、《外科精要》一卷、《藥按》一卷等。 合編其醫書八種為《馮氏錦囊秘錄》。 子乾元(字龍田)繼其業。

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蛇莓的功效

               蛇     莓 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

              
       科   名─薔薇科(Rosaceae)

       別    名─台灣蛇莓、蛇波仔、蛇婆、蛇泡草、地莓、籠吐珠、三爪龍、地楊莓、野

                       楊莓、蛇蛋果、雞冠果、小草莓

        繁殖方式─種子、分株、走莖繁殖

        利用部位─全草

        性   味─味甘、酸;性涼、有小毒。

        功   效─全草具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收斂止血、涼血、殺蟲的功效。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關於厥心痛、真心痛及其預後

    《黃帝內經.靈樞.厥病篇》云:“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瘈,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此厥心痛,一般認為即現代醫學心絞痛急性發作,“善瘈”是抽掣而痛,傴僂者,提示腎陽不足、腎督不通,所以稱“腎心痛”。《黃帝內經.靈樞.厥病篇》又說:“真心痛,手足清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即現代醫學急性心肌梗死,乃心脈痹塞,致心體受傷,心陽暴脫,故可出現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脈沉微欲絕,治療當回陽救逆,方劑可用參附龍牡湯,可重用紅參;附子,並加用大劑量山茱萸、丹參等,以回陽救逆固脫,若陽損及陰,陰陽兩虛者,可再加麥冬、五味子,兼以滋陰固脫。若心陽阻遏,心氣不足,鼓動無力,則可見心動悸,脈結代,其真心痛,伴脈結代者,可見於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必須及時發現,正確處理,否則可導致暈厥或猝死,必須高度警惕。若心腎陽衰退,飲邪內停,水飲凌心射肺,可見喘促不能平臥,汗出淋漓,或伴見浮腫,尿少,心悸等症,即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可併發心源性休克,乃危急重症,預後極差。《黃帝內經》乃以“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形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