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昭和草的生長型態及功效

     昭    和    草  Erechtites valerianaefolia (wolf)D.C

別        名:山茼蒿仔飛機草救荒草、狎神仙草、菊芹

生長型態: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南美,台灣於日據時代由日本引進。株高30~80公分,莖葉柔                     軟多汁,分枝多,葉片呈羽狀深裂,葉緣有不規則鋸齒,頭狀花,紅褐色,基部                   膨大,整朵花常下垂狀。果實成熟時,因帶翼毛之種子會隨風飄送,而成為台灣野                   生族群量大的植物

功       效:味微苦、性涼,具消熱解毒、利尿解壓之

應       用:全草均可食用莖宜去皮先行川燙洗淨二者煎煮炒炸均可葉片亦可用鹽醃                  漬加麻油、大蒜涼拌,是登山者野外打食最安全亦最易獲得的美味野菜。由於其與                  茼蒿相近,故民間稱山茼蒿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肉蓯蓉的 功效及運用

功         效: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主         治:陽痿不孕;腸躁便秘

加減運用:

1.本品能補腎壯陽,滋養,為腎虛陽痿血虧損不孕不育的常用藥。

2.腎虛、滑,遺尿白濁:與鹿茸山藥茯苓等同用

3.老人氣虛便秘:常與火麻仁生地熟地當歸等同用,如潤腸丸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人體大腦的結構及功能

 體所有的功能是由多個系統整合在一起發揮出來的的這一切奇妙的功能包括身體感覺(視,聽,嗅,味),肢體活動,思考情緒,這些功能的源頭都是從奧妙的腦部發動的。哲人把它稱為六陽之首。現代可比喻為人腦的CPU,舉凡意識、思考、推理、記憶、感情、視覺、聽覺、走路等所有行為都是從他開始的。當腦部喪失功能,尤其是傷到腦幹的呼吸中樞,則代表此人瀕臨死亡邊緣;若傷到小腦,人會失去平衡感,走路歪來歪去;若是傷到腦幹的上層,則人會失去意識,只有動物基本的反射動作,沒有任何其他意識動作,這就是所謂的「腦死」或稱之為「植物人」,。腦部雖然有頭皮及堅硬的頭骨保護,但它其實是和豆腐一樣脆弱,中風,強力撞擊,腫瘤等輕易的就將它擊倒,糟糕的是腦細胞一旦受損就再也無法修復,即使目前幹細胞應用極廣,但對腦部仍然束手無策,只能仰賴漫長的復健之路。腦部受傷的患者輕的引起生活上不方便、嚴重時將失去工作能力,甚至需要家人日夜照顧。由於大眾對於腦部問題往往都是道聽塗說、繪聲繪影、存在著莫名的恐懼。在接受任何有關治療腦部之前,最好能多了解基本的解剖,才能預估治療的效果,及預防不幸的發生.請大家愛護自己的腦部,騎車要戴安全帽,開車不喝酒並未自己及乘客繫好安全帶,才能遠離腦及神經傷害.


  

  

腦部基本結構 

腦部分成大腦、小腦和腦幹這主要的三部份組成,外面由頭皮、頭髮及堅硬的頭骨保護,隔絕外在環境、溫度、溼度等傷害。腦部的中心有一個由腦脊髓液構成的腦室系統,作為緩衝並減低外在的衝擊力。
                     

1.大腦大腦是腦部最大的結構,位在腦部的頂端像香菇頭,它的表面是灰色的,有許多腦溝構成腦回負責的功能有:

額葉

形成語言、理解語言、自主意識、控制隨意肌

頂葉

處理感覺訊息(痛覺、觸覺)語言記憶

枕葉

處理視覺資訊

寺廟樹葉

語言重要部位,顳葉內側不正常放電可能導致癲癇









2.
中腦視覺與聽覺重要傳遞站;轉送至丘腦,再傳達到顳葉的聽覺皮質區。  

3.間腦聯繫前腦和腦幹的轉遞站。調節皮質的活動。接收聽覺投射並轉送至顳葉

4.腦幹:主管呼吸、血壓和心跳,唾液和汗液的分泌參與身體姿勢和體覺的訊息,協調由大腦傳來的運動神經衝動。

5.小腦:控制運動的協調性。

6.腦室:側腦室第三腦室,大腦導水管連接到後顱窩的第四腦室。腦室中的脈絡叢產生腦的液體稱為腦脊髓液。腦脊髓液在各腦室與蛛網膜下腔之間流通。

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奇症匯》作者及內容簡介

   《奇症匯》為清·沈源撰寫。本書根據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公元1786)刻本整理,其中卷之二靠前章耳第九節耳聰中有部分缺失,已在本書中用省略號代之標出。底本系現存很早版本,若為底本明顯錯誤,則予以糾正。底本中的異體字、繁體字統一以規范字律齊,如「卽」改為「即」,「滙」改為「匯」等。全書將三級標題插入正文,以便讀者

    沈源,清代醫家,編有《奇症匯》一書,搜羅醫書及筆記、小說中有關奇怪、疑難、怪異之病案四百余則。載之臨症之深切着明也,搜羅奇症而以常理釋之。洞察奇病怪症之「眼目」,闡發辨證知機之「秘旨」。
 

詳細資料

  • ISBN:978

    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秋天吃水果有什麼注意事項?

         秋天時,梨、葡萄、柿子、山渣、蘋果等水果相繼上市,這些水果雖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物質,各具獨特的可口風味,但如果食之不當或者吃得過多,將會影響身體健康。因而,秋天吃水果,一定要適量,不能過食。特別是梨、葡萄

        梨,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等功效。但屬生冷、寒涼果品,吃得過多會傷脾胃,能引起胃病、腹瀉。尤其是產婦以及患有脾虛胃寒、大便溏泄、腹部冷痛等寎的人,更應注意慎食。民間對於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因此,生_吃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現的咽喉乾、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

        葡萄,有解表透疹、利尿、安神等功效。但糖尿病、重度結核病、肥胖病、胃腸潰瘍及慢性腹瀉患者不宜吃,因葡萄含大量的枸櫞酸、蘋果酸、酒石酸等。如果一次吃得過多會傷脾生內熱。便秘的人也不宜多吃,又因含大量糖分,如一次吃得太多會使一個人的食欲下降


    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

    《黃帝內經》泄瀉相關論述及其對中醫現代臨床的啟示

         《黃帝內經》論泄,指出其病機與脾胃腸道關係最為密切,病因則涉及濕、寒、熱、風、虛等,所以奠定後世李中梓《醫家必讀》“淡滲升提、清涼、疏利、甘緩、酸收、燥脾、溫腎、固澀”治泄九法的理論基礎。以濕邪最易傷脾,臨床上濕邪困脾所致的泄瀉較多,所以化濕健脾治法最應受到重視,藥如白朮蒼朮、薏苡仁、山藥、蓮子、葛根、荷葉、車前子、藿香、佩蘭、木香、黃連等,可隨方辨證加用。急性腹瀉,如證偏於受寒者,多為寒濕泄瀉,臨床可表現為泄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併有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治當解表散寒,芳香化濕,方藥可用藿香正氣散加減。而偏於熱者,多為濕熱泄瀉,臨床可表現為濕熱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色而臭,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治當清熱袪濕,方藥可用葛根芩連湯加木香、佩蘭、白芍薏苡仁等。寒熱錯雜,心下痞,嘔吐泄瀉,舌苔黃白相間者,治當辛開苦降,寒溫同用,可用半夏瀉心湯加減。兼食滯者,腹痛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治當消食導滯,可配合保和丸治療。而慢性腹瀉,脾胃虛弱者,最為多見。脾虛泄瀉,臨床可表現為大便時溏時瀉,水穀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飲食減少,脘腹悶脹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治當健脾益氣滲濕,方藥可用參苓白朮散為主方。氣短乏力,甚至大腸下脫者,則治當益氣升陽,方劑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味。而脾虛日久,腎陽也虛,脾腎陽虛,出現“五更瀉”者,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病機是脾腎固澀統攝無力,肝氣疏泄太過,五更肝氣得天陽所助使然,治療當溫脾腎,降肝逆,固澀止瀉,方藥可用四神丸或加赤石脂禹餘糧丸治療。而脾虛兼有肝郁者,多發生於少陽肝郁或厥陰肝旺體質之人,典型表現為痛瀉,患者多平時多胸脇脹悶,噯氣少食,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生腹痛泄瀉,舌淡紅,舌苔邊有濁沫,脈弦細,治當抑肝扶脾,方藥可用痛瀉藥方加味

    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紫背草生長形態及功效

    紫   背   草  Emilia sonchifolic (L.) DC


    別        名:葉下紅、一點紅、紅背草、牛石菜、紅


    生長形態:一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熱帶、亞熱帶;台灣全省平地、河床、海濱、低海拔山                     區到處可見,株高30~50公分,葉長披針形羽狀深裂基部抱莖互生,成熟葉片背面呈                     淡紫紅色,莖直立,略分枝,頭狀花序頂生,長柄,花色紫紅,四季開花。


    功      效:甘、涼、無毒,全草含生物鹼、酚類氨基酸、有機酸、鹽類及醣類,具清熱、解                          毒 消炎、利水、涼血等保健作用,可用治眼疾、角膜炎、腸炎、腹瀉、便血、水                      腫、乳癰、喉蛾、腫毒等症

    應      用:紫背草可清炒或做湯,鮮品可經榨汁調酒、調蜜服用或酌加赤肉燉服,對喉蛾、流                      鼻血等甚為有效。此外,鮮品與紅糖或糯米飯共搗外敷如初期之乳癰或無名腫均非                      常適合

    禁      忌無名腫毒且已潰爛者勿食









































    _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酸棗仁的功效及運用

     【功        效】養心安神、斂汗

     【主        治】血虛心煩失眠症、體虛自汗、盜汗症

     【加減運用】1.為滋養性安神之品,是治血虛煩燥不眠要藥:常與甘草、知母、茯苓等同用,如                                酸棗仁湯。

                             2.心脾氣虛血虧虛,驚悸不安,體倦失眠者:常與人參、黃耆、當歸、龍眼肉同                                    用,如歸脾湯

                            3.心腎不足,心血虧少所致的(心悸)  心律不整、失眠、健忘、口燥咽乾:常與生地                              、當歸、柏子仁等養心滋腎藥同用,如天王補心丹(治神經衰弱失眠者,有一定療                              效)

                           4.用於體虛自汗盜汗等症:常與黃耆、黨參、五味子、山茱萸、牡蠣等益氣固表斂                            汗之品同用

    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人體感覺系統構成及其作用

          感覺系統Sensory system)是神經系統中處理感覺信息的一部分。感覺系統包括感受器神經通路以及大腦中和感覺知覺有關的部分。通常而言感覺系統包括那些和視覺聽覺觸覺味覺以及嗅覺相關的系統。簡單而言,感覺系統是物理世界與內心感受之間的變換器


    視覺系統


    視覺系統是神經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使人類具有了視知覺能力。 它使用可見光信息構築機體對周圍世界的感知。視覺系統具有將外部世界的二維投射重構為三維世界的能力。除了人類外,不同物種也有視覺系統,所能感知的可見光處於光譜中的不同位置。例如,有些物種可以看到紫外部分,而另一些則可以看到紅外部分。

    聽覺系統


    主條目:聽覺系統聽覺系統是聽覺的感覺系統,聽覺指的是聲源振動引起空氣產生疏密波(聲波),通過外耳中耳組成的傳音系統傳遞到內耳,經內耳的環能作用將聲波的機械能轉變為聽覺神經上的神經衝動,後者傳送到大腦皮層聽覺中樞而產生的主觀感覺。聲波是由於四周的空氣壓力有節奏的變化而產生,當物件在震動時,四周的空氣也會被影響.當物件越近,空氣的粒子會被壓縮;當物件越遠,空氣的粒子會被拉開。

    體感系統


    體感系統是有觸覺、壓覺溫覺痛覺和本體感覺(關於肌肉關節位置和運動、軀體姿勢和運動以及面部表情的感覺)的一個系統。體感是和特殊感覺相對的一個概念。這些不同的體感模式源自不同類型的感受器。在哺乳類,體感的上行神經通路起源自身體不同部位的感受器,途經後柱-內側丘系通路、脊髓丘腦前束脊髓皮層前束和脊髓皮質後束,終於大腦皮層後中央回的體感皮層。[3]

    味覺系統


    味覺系統是指感受味覺的感受器。對於哺乳類動物,其味覺系統是由口腔內的舌頭以及連接舌頭及大腦之間的神經系統組成。味覺系統的作用,主要是作為一個防衛機制,減少進食有問題的食物的機會。

    嗅覺系統


    嗅覺系統是指感受嗅覺的感受器。大部份哺乳類及爬蟲類動物的嗅覺系統由主要嗅覺系統(main olfactory system)及輔助嗅覺系統(accessory olfactory system)組成,前者負責感應氣態物質的氣味,後者則負責感應液態物質的氣味。

    感測器


    感測器是接收信號或刺激並反應的器件,但非生物的器官,能將待測物理量或化學量轉換成另一對應輸出的裝置。用於自動化控制、安防設備等。

    • 一個感測器的輸入對輸出的影響被稱為感測係數或靈敏度(sensitivity)。例如,一個水銀溫度計,每當溫度上升1 °C時,水銀柱上升1cm,則這個水銀溫度計的感測係數為1 cm/°C。
    • 當一個感測器的輸入和輸出完全成線性關係的時候,這個感測器就是一個理想感測器。同時,理想感測器還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1. 只受被測因素的影響;
    2. 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3. 感測器本身不會影響被測因素。

    感測器是一種物理裝置或生物器官,能夠探測、感受外界的信號、物理條件(如光、熱、濕度)或化學組成(如煙霧),並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其他裝置或器官。「感測器」在新韋式大詞典中定義為:「從一個系統接受功率,通常以另一種形式將功率送到第二個系統中的器件」。   根據這個定義,感測器的作用是將一種能量轉換成另一種能量形式,所以不少學者也用「換能器-Transducer」來稱謂「感測器-Sensor」。



    2022年1月5日 星期三

    《本草新編》作者及內容簡介

     

        《本草新編》又名《本草秘錄》,為清代名醫陳士鐸所著。全書共分五卷,卷前首載凡例十六則、勸醫六則、七方論、十劑論、闢陶隱居十劑內增入寒熱二劑論、闢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對該書的編寫目的、收藥原則、七方十劑之義等進行了說明。卷一至五,以藥名為綱,列舉了二百七十七味藥物,對每一味藥物,均先述攻效于前,繼發尚論于後。其對藥物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的論述,能略人所詳,詳人所略,見解獨特,發前人所未發。其對藥味選用配伍宜忌的論述,尤切中于臨床,實用價值很高。


    此次據康熙刻本、清抄甲本為底本,以何高民校訂本、清抄乙本、清抄丙丁為校本校點而成,可供中醫科研、臨床和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