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脈診的基本原理及其診斷意義

    脈診,即是切脈,俗稱“號脈”,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在此,脈即是脈象的意思。


    脈象能傳遞機體各部分的生理與病理訊息,是窺視體內功能變化的窗口。《黃帝內經》的經文有“脈者,血之府也”一説,這說明脈與血的關係:血在脈中。而《黃帝內經靈樞‧本臟篇》指出“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這也說明經脈有運行氣血的作用。這種運行的動力來源於胃氣或宗氣。而《黃帝內經靈樞‧決氣篇》所說的“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這體現出血脈對血或其運行有約束和限制的作用。
    此外,《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篇》還指出“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這說明氣道的通暢與否,影響著經脈氣血之運行
    總之,脈象的變化與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病位淺在表則脈浮,病位深在裏則脈沉;疾病性質屬寒則脈遲,屬熱則脈數;邪氣盛則脈實,正氣虛則脈虛

    脈診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可為診斷疾病提供重要依據。脈診在臨床上的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1.根據脈象可以判斷病與不病:例如,“長則氣治,短則氣病”。

    2.根據脈象可以判斷氣血的盛衰:例如,“代則氣衰,細則氣少”。

    3.根據脈象可以判斷疾病:例如,“數則煩心”。

   4.根據脈象可以判斷疾病的進退:例如,“大則病進”。

   5.根據脈象可以判斷疾病預後:例如,“渾渾革革,至如湧泉,病而進危;弊弊綿綿,其去如弦絕者,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