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談中醫的「五行學說」

    戰國時代,鄒衍創造「五行之說」。所謂五行之說係以人體為一小宇宙且五臟的肝、心、脾、肺、腎與構成大宇宙之五行(木、火、土、金、水)有關連,並受其影響與支配宇宙之東、南、中西、北之概念相當於人體之肝、心、脾、肺、腎之部位

   大宇宙中的青、紅、黃、白、黑之色彩概念,亦相當於肝、心、脾、肺、腎的部位。黃色藥物(或食物)對脾胃病有效黑色藥物(或食物)對腎臟、膀胱有效。而酸、苦、甘、辛、鹹等之味覺關係,不但受到五行及春、夏、秋、冬氣候等得影響,與風、濕、燥、寒等溫度感覺亦有關連。又精神作用之魂、光、神、意亦藏於五臟之內,而人類之所以能活命,係以命內為出發點,具有三種無形之氣(先天精氣、水谷精氣和自然界的清氣)通過三焦,經常循環體內(元氣)以維持生命現象。

    又五行之說衍生「五行相生說」及「五行相剋說」。五行相生說:五行說的構想,以五行間發生有從屬之關係為基礎,如有水之處,樹木會繁盛,木材的摩擦可以生火,火將可燃性物體燃燒而成土,土能凝固而成金。金又與外界之冷氣接觸而凝成水,此乃就自然界的相互連結而形成一個體系,即水─
    五行相說:與五行相生說相反,如水勝火、火可熔解金屬、金屬阻礙樹木的生長、樹木有防止土壤崩解的作用、土壤可以防止大水。即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