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當時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初刊於1078到1085年(宋‧元豐年間);至公元1107到1110年(宋‧大觀年間),經當時名醫陳承、裴宗元、陳師文等校正,內容有所增訂;後於公元1131到1161年(宋‧紹興年間),公元1225到1227年(宋‧寶慶年間),公元1241到1252年(宋‧淳 年間)多次重修,每次均有增補,書名、卷數也有多次調整。
和劑局,是宋代官府設立的藥局,專門掌管藥材和藥劑的業務經營,本書為和劑局的一種成藥處方配本。南宋‧紹興年間改稱藥局為“太平惠民局”,所以本書自此以後,就名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是宋代以來著名方書之一。現存本共10卷,附《指南總論》3卷,分列14門,載方788首。
第1到6卷為內科病證用方。其中卷1治諸風(附腳氣)列至寶丹、靈寶丹、潤體丸、烏犀丸、牛黃清心丸等94方。卷2治傷寒(附中暑)列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麻黃湯、小青龍湯、五積散等72方。卷3治一切氣(脾胃、積聚)列蘇合香丸、安息香丸、丁沉丸、大沉香丸、理中丸等113方。卷4治痰飲(附咳嗽)列倍朮丸、消飲丸、辰砂化痰丸、桔梗湯、備急五嗽丸等49方。卷5治諸虛(附骨蒸)列菟絲子丸、何首烏丸、人參黃耆散、黃耆建中湯、無比山蕷丸等69方;治痼冷(附消渴)列二氣丹、崔氏烏頭丸、附子理中丸、人參養榮丸、參香散等30方。卷6治積熱列紅雪通中散、涼膈散、八正散、妙香丸、抱龍丸等31方;治瀉痢(附秘澀)列朝真丸、駐車丸、大溫脾丸、黃連阿膠丸、靈砂丹等61方。第7到10卷為五官、外、婦、兒科病證用方。其中卷7治眼目疾列錦鳩丸、駐景丸、密蒙花散等29方;治咽喉口齒列龍石散、如聖湯、玉屏無憂散等19方。卷8治雜病列神應丸、解毒雄黃丸、烏梅丸等34方;治瘡腫傷折列小犀角丸、何首烏散、玉龍膏等38方;卷9治婦人諸疾列熟干地黃丸、人參荊芥散、牡丹煎丸等91方。卷10治小兒諸疾列反魂丹、定命丹、五疳保童丸等98方;又載諸湯有木香湯、桂花湯、豆蔻湯等29方;諸香列芬積香、衙香、降真香、清遠香4首。
最後附宋‧許洪編《指南總論》上、中、下3卷。上卷載有論處方法、論合和法、論服餌法、論用藥法、論三品藥畏惡相反、論服藥食忌、論炮炙三品藥石類例。中卷載有論中風證候、論傷寒證候、論瘴瘧證候、傷寒十勸。下卷載有論諸氣證候、論痰飲咳嗽、論諸虛證候、論積熱證候、論瀉痢證候、論癰疽證候、論婦人諸疾、論小兒諸疾。
本書是由宋代的“太醫局”奉朝廷之命,向民間廣泛征收確有臨床實效的驗方,經反復試驗,確實行之有效,然後選收編輯成冊,并交給當時專門管理、經營藥物的“和劑局”,按統一規格配方或制作成丸丹膏散進行銷售。書中所載之方不但廣泛地被宋以後各家方書所引用,而且其中有些方劑作為成方規范而流傳至今。是中醫藥研究人員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