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子宮脫垂病因、症狀及治療原則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者。本病多見於經產婦,與生育過多有密切關係。一般說來,主要病因是支持子宮正常位置的軔帶損傷或過度鬆弛,在腹壓增加的影響下(如咳嗽、排便等)即可導致子宮不同程度的脫垂。臨床上根據其脫垂的程度分為三度:子宮下垂至坐骨棘水平以下,不超過陰道口者為I;子宮頸及部分子宮體脫出陰道口外者為II;全部脫出陰道口外者為III。臨床主要表現為陰道脫出腫物,起初僅腹壓增加時脫出,休息或臥床可自行回納,病久則發展至終日脫出,腫脹充血,同時伴有陰部下墜、腰酸、月經過多等症狀,部分患者可因陰道前後壁膨出而導致尿瀦留、尿路感染,甚或尿失禁。

    本病中醫稱為陰挺,又稱陰菌、陰脫或產腸不收等。一般認為本病多係分娩時難產、產程過長、用力太過,或產後過早勞動,導致脾虛氣弱、中氣下陷,維繫胞宮的胞脈鬆弛,不能固攝維繫所致。此外,也與產育過頻,損傷腎氣,以及濕熱之邪浸淫胞絡,導致無力維繫相關。臨床一般分為氣虛、腎虛和濕熱下注三種證型,治療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