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症狀和治療原則

    子宮內膜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異常部位而出現的病症,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肌壁層者,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又稱子宮肌腺瘤;若位於子宮壁層以外,統稱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於卵巢者,臨床上習慣稱卵巢巧克力囊腫。本病發病原因未明,臨床主要依據繼發性和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性交痛、月經不規則及經量增多,或伴有多年不孕症等症狀,結合婦科檢查在子宮骶骨韌帶或宮頸後上方(子宮直腸凹)有明顯小結節,觸痛,或於子宮側摸到包塊等,基本確立診斷。但最終仍需借助內窺鏡或剖腹看到病變部位,並經活體組織檢查,才能證實診斷。
    本病屬中醫癥瘕和痛經的範疇。其主要病理變化為血瘀,即由離經之血形成的病理產物。一般多因肝氣抑鬱日久,氣機失暢,血瘀滯著而導致癥瘕積聚,衝任失調為病。此外,亦可因寒、因濕、因火三氣膠滯,浸淫而成。臨床上以實證居多,亦可兼有腎虛、肝虛、脾虛失調之表現。因此,治療以活血化瘀為基本治法,兼顧氣滯、濕熱、痰濕、腎虛等作相應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