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如何理解“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的意義?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指出,食物五味“各有所宜”,食物五味與本臟相宜者,為五臟之病所宜,可對臟腑發揮補益作用,有助於藥物治療作用的的發揮,因而,就有“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一說。
    食物五味指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等藥食。由於五味分屬四()時、五臟,藥食氣味,在治病中各有不同的作用。一般來說,氣味偏盛的藥食能攻逐邪氣治療疾病,五穀雜糧用以滋養五臟,水果類可以營養臟腑,牛、羊等禽、畜類之肉能補益臟腑精氣,葵、蔥、韭等蔬菜可補充五穀雜糧、水果、肉類等的不足,從其他方面營養五臟。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等,既是維持人類生命過程不可缺少的食品,又是驅逐邪氣治療疾病的藥品。既能分別補益不同的臟氣,又能共同作用,增強正氣,袪除邪氣,促進康復。
    由以上可知,五味分別歸屬四()時五臟,在臨床上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選擇應用時,要根據春、夏、(長夏)、秋、冬季節不同,五臟之氣偏盛、偏衰,以及苦、欲等具體情況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