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風寒感冒症狀及治療原則

    在《黃帝內經》有“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基本治則,對於感冒的治療,以解表達邪為要。而對於風寒感冒則尤其應當強調發汗散邪。《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藏論》曰:“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只有通過發汗,才可以取得解表退熱的效果。但是,應先辨明病因,分析病邪性質,體質類型,分辨三陰三陽六系統病變,結合發病季節,分辨感冒致病的兼夾病邪,是夾寒、夾熱,還是夾暑、夾濕、夾燥基礎上,辨方證,選效藥。

    以下將風寒感冒症狀及治療原則、效藥說明如下:

1.    臨床表現為惡寒重或有發熱或無發熱,無汗,頭身痛,周身肢節酸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治法當辛溫解表,方藥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但若為風寒感冒輕症,有時單純以蔥白、生薑、豆鼔煎湯服用,加以溫覆取汗,即可獲效。

2.    結合發病季節選方用藥,夏秋之交,風寒可以夾濕,惡寒,身熱不揚,頭身痛重,肢節酸痛,苔膩,脈濡者,可用羌活勝濕湯;風寒夾濕,更兼氣滯,胸悶嘔惡,舌苔膩者,用香蘇散加白芷、藿香、佩蘭、蘆根、荷葉等;秋季,感受風寒,常兼燥邪,惡寒,頭痛,鼻乾,咽癢,咳嗽,舌苔白少津液者,可用杏蘇散。

3.    結合體質選方用藥方面
(1)太陽衛陽充實體質的患者
  素體壯實,皮膚腠理致密,平素很少感冒,不喜出汗,受寒,特別是冬季受風寒後,容易出現惡寒重,或是發熱,或無發熱,無汗,頭身痛,周身肢節酸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舌苔薄白而潤,脈浮緊有力者,則是太陽病傷寒表實證,衛閉營鬱,可用麻黃湯辛溫解表、發汗散邪;兼項背強急,是太陽經輸不利,可用葛根湯;兼煩躁,是陽鬱甚,可用大青龍湯發之。

(2) 太陽衛陽不足之人
   素體虛弱,皮膚腠理疏鬆,平素易感冒,感受風寒後,發熱不甚,見頭痛,惡風汗出,脈浮緩而弱者,是太陽病中風表虛證,衛強營弱,營衛不和,可用桂枝湯解肌散邪、調和營衛。兼項背強急,是太陽經輸不利,可用桂枝加葛根湯。應該特別注意的是,服用辛溫解表藥,必須特別留意溫覆取汗,桂枝湯甚至要求服藥後啜熱稀粥,也是助藥發汗之意。惟此發汗必須以全身包括手足皆有持續微汗出為宜。汗出不透,不足以袪邪,汗出淋灕,可傷衛陽,甚至可能導致亡陽虛脫。

(3)陽明胃陽充實體質之人
    平素體壯,肌肉豐滿,食欲好,精力充沛,能吃能睡,有大便乾傾向,感受風寒外邪後,容易化熱,惡寒發熱,頭身痛的同時,兼見大便乾、小便黃,舌苔黃,脈浮或滑者,為外寒裏熱,治當表裏同治,可用防風通聖散方。
(4)少陽氣鬱體質之人
      平素體弱,性喜抑鬱,愛生悶氣,感冒發汗之初,可用正柴胡飲,可用柴胡、紫蘇葉、荊芥、防風、桔梗、甘草之類;鬱而化熱,症見口苦,咽乾,目眩,或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嘔吐與發熱並見者,則是典型小柴胡湯證,可用小柴胡湯加味。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小柴胡湯方中柴胡與黃芩劑量比例是83,也就是說黃芩若用9公克,柴胡就應當用24公克柴胡用量不夠,則不足以退熱透汗。臨床上常將北柴胡與銀柴胡同用,各用2公克,尤其適合於小柴胡湯證見午後定時發熱者。
             
(5)太陽氣虛或太陰陽虛體質之人
    平素體質弱,體力不足,食欲較差,有腹瀉傾向,感受風寒之邪後,可表現為頭痛、發熱、惡風、汗出、腹滿、肢體煩痛、脈浮而弱,可用桂枝湯,或玉屏風散之類。

(6)少陽陰虛體質之人
    平素體質虛弱,多見於於年老體衰或有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基礎病的患者,感受風寒之邪以後,可表現為惡寒發熱而脈沉,不可單純發汗,方劑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是助陽解表之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