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麻疹的病因、病機及麻疹病人的飲食宜忌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臨床以發熱3~4天後遍身出現紅色斑丘疹,稍為隆起,狀如麻粒為特徵,常伴有發熱、咳嗽等症狀,幼嬰及體弱兒童容易有麻疹肺炎、麻疹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麻疹屬中醫「時行疫毒」範疇,俗稱「痧子」、「癮疹」。中醫認為本病係感受麻毒時邪,從口鼻而入,首犯肺胃兩經,毒邪犯肺則見發熱、咳嗽等肺衛之症;毒邪犯胃則皮疹發於全身、遍及四末。若毒邪不由肌膚發泄,入裡則生變證,麻毒損及心陽則導致心陽虛衰,引動肝風則風火內灼,犯肺則肺氣閉塞,攻喉則喉痛音啞,移熱於大腸則腹痛下痢。本病以實證為主,根據麻疹透發情況可分為順證和逆證兩大類,若正氣實而驅邪外出,疹點由內達外,疹透出齊,是為順證。逆證分為麻毒閉肺、下痢、攻喉、肝風、心陽虛衰五型。

 麻疹的病情屬陽熱毒盛證,此階段的飲食宜清淡易於消化,富含營養。麻疹的發病,臨床上多分為發熱期、出疹期、恢復期,所以在不同的病期,仍要強調某些食物的忌口。

(1) 麻疹發熱期
    此期多見發熱、咳嗽、流涕、厭食或腹瀉等症狀,應該給患兒多飲水,予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切忌食魚、肉、蝦、雞等油膩葷腥厚味食物,其中最忌油炸粗糙食品和海腥發物,因為該類食物多為厚味,最易生濕化熱,使氣機阻滯,損傷胃腸,熱毒內陷,發熱不退,嘔吐腹瀉加重,重者則引起高熱神昏、抽搐而影響疾病的順癒;又因本病為熱病,還應忌食辛辣香燥食物,以免動火劫津,加重病情。
(2) 出疹期
此期飲食調養非常重要,關係到出疹的順逆和預後。中醫認為麻疹非熱不出,壯熱、口渴、汗出是疹毒外透的佳兆,麻疹發病的一系列症候,都是圍繞著出疹,所以治療麻疹的首務就是使疹毒儘快隨著疹子的外透而清除。因此在出疹的前後,麻疹患兒除應忌食發熱期的食物外,更應忌食冷飲、生冷瓜果或話梅、酸梅等,以免遏伏熱毒,致使麻疹不透,熱毒內陷,疹毒不得宣泄而出現變證(逆證),嚴重則可危及小兒生命。
(3) 恢復期
    該期多為疹透、熱退,病情逐漸好轉,此時家長最易忘記食物忌口,認為病情已好,應該給患兒多吃一些,以助恢復。因此要特別注意恢復期的忌口。因為患兒經過發熱、出疹期,脾胃功能已明顯受到損害,雖然病情好轉,納穀轉香,但其脾胃得的消化吸收功能尚屬恢復階段,此時不重視忌口,往往會引起食復即發熱又起,或出現腹瀉、嘔吐、胃脘及腹痛而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的併發症。所以,在恢復期,同樣要忌食發熱期、出疹期該忌的食物,漸漸地增加患兒的飲食量,直到康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