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黃帝內經》有關喘症分類的論述

     《黃帝內經》中把喘症分為虛實兩端,肺實者主要有三:一者由肺熱所致,如《黃帝內經.素問.刺熱篇》云:“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二者肺感受陰寒之邪而引起,如《黃帝內經》中有“肺惡寒”,“形寒飲冷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三者為陽明腑實厥逆也可致喘,如《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有:“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黃帝內經.素問.厥論》云:“陽明厥逆,喘咳身熱。” 《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黃帝內經.素問.太陰陽明論》也說:“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可見《黃帝內經》反復在強調陽明厥逆而致喘,多見於西醫的肺炎、喘息性支氣管炎、呼吸窘迫綜合證等疾病,這在臨床上確有很重要的意義,為後世通腑法治療喘證,提供了理論依據。另外,《黃帝內經》中尚有瘀血為主喘的論述。即《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肋下,令人喘逆。”對於虛證喘,多見於西醫的肺氣腫、心源性哮喘等疾病,《黃帝內經》也有不少論述。如《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中有“肺脹者,虛滿而喘咳”乃肺虛喘證。《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云:“腎病者……喘咳身重,寢汗出”,則論述了腎虛不能納氣之喘。《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云:“腎足少陰之脈……喝喝而喘……口熱舌乾,咽腫上氣。”說明腎陰虛也可致喘。總的說來,喘證有虛實。實喘,多呼吸氣粗,深長有餘,呼出為快,聲高,可伴有痰鳴咳嗽,脈象多數而有力,病勢多急,病程較短,病位在肺,有寒,有熱,有水飲,有血瘀,其中,熱喘與陽明關係尤其密切;虛喘,多呼吸氣怯,短促難續,深吸為快,聲低氣微,少有痰鳴咳嗽,脈象多虛弱,或浮大中空,病勢緩,病程長,多久病喘疾,病情時輕時重,遇勞即甚,病位可在肺、在腎,可表現為氣虛、陽虛、陰虛,也可表現為氣陰兩虛或陰陽俱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