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尿失禁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約飢因損傷或者控制它的神經功能失常,病人不能控制排尿,尿液自尿道口流出,亦有因尿道括約飢功能性鬆弛而導致尿失禁。在正常情況下,病人尚能控制小便,但當腹內壓力突然增加,如打噴嚏或咳嗽時即有少量小便流出,多見於經產婦女。至於「假性尿失禁」是由於某些疾病(如脊椎損傷、前列腺肥大)使膀胱不能將尿排出而引起尿瀦留。在膀胱過度充盈後,內壓驟增,超過尿道括約肌所能控制的壓力,尿被迫地向外滴出,叫充盈性尿失禁。此處要分析說明的為前兩種。

    尿失禁中醫稱遺溺、失溲、小便失禁。其病機約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腎氣虛寒,以其素體陽虛,或者久病傷陰,命門火衰,氣化無權,制約失職,而為小便不禁。
二是肺脾氣虛,由於久咳傷肺,治節失常,加之脾虛氣陷,膀胱氣化失常而為尿失禁。
三是肝腎陰虛,多因病久陰虧或者素體陰虛,虛熱內生,久則膀胱失約洏為尿失禁。
四是膀胱蓄熱,由濕熱下注而造成約束不利而為尿失禁。
    尿失禁應辨其寒熱虛實。虛寒者尿頻而清長,虛熱者量少而色深黃,實熱者尿頻量少而伴有尿道刺痛。臨床上以虛證居多,故治療多以扶正為主。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如何治療五臟所苦及以藥物補瀉從其五臟之所欲

    關於治療五臟所苦,《黃帝內經》中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1.表裡相合兩經主治:這種方法以針刺為主。即經中所說的“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決生,處百病,調虛實”。首先,五臟病可取各自經脈治療。燃後,藏病取其相合之經治療。臟腑功能相合,經脈又表裡絡屬相合之經治療,有從陽引陰之意,以求得陰陽的平衡。

    2.運用藥食、甘味治療藥食、五味各有自己的作用即經文所說的“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運用藥食治療五臟所苦,多採用取逆五臟所苦而從五臟之所欲,來選擇相應作用得藥味。這樣,不僅讓五臟所苦得解,而且也防止了五臟所苦之病的發生。

    在臨床上,藥物補瀉應用作用相反的藥味,一補壹瀉正好相配合調治疾病。其補、其瀉是已適應五臟之性與否來分辨,張介賓說:“順其性者為補,逆其性者為瀉。”比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是從其肝之所欲,意思是增加散氣之功,可看做輔助之藥。用酸味藥,可以防止辛味藥散瀉太過。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足.腰的疾病與症狀及對其有效的食物

       骨骼及關節脆弱時,會出現伴隨疼痛的疾病。例如變形性膝關節症會在更年期以後出現症狀,而肥胖、O形腿、過去膝蓋曾經受過外傷、肉體勞動等都是原因。這類疾病容易被誤診為風濕,但是活動之後就可以減輕痛苦,而利用泡澡也可以使症狀好轉。

    慢性關節風濕會拖得比較久,手腳無法動彈,甚至連關節也會變形。這個疾病和自體免疫有關。與年齡無關而發生的腰痛,則多半是因為支撐脊椎的腹背肌衰退而造成的,但是也可能是骨頭的毛病或內臟的疾病所引起的。

變形性膝關節症、慢性關節風濕、腰痛,都是因為過胖而導致患部承受太大的負擔,所以要注意攝取熱量。中高年齡層會因為骨頭老化而引起腰痛。為了強健骨骼,要大量攝取鈣質以及幫助鈣質吸收的維他命D等。

慢性關節風濕的治療,則可以使用類固醇劑,但是會產生骨骼脆弱的副作用,所以要增加鈣的攝取量。青色魚、脂肪含量較多的魚中所含的EPA ,能夠抑制發炎症狀。因此,罹患變形性膝關節症或慢性關節風濕時,就要積極的攝取這類食物。

對於足.腰的疾病與症狀及對其有效的食物如下:

一、    維他命D
如黑旗魚、白鮭魚、剖開曬乾的鯡魚、鮟魧魚、魨魚
二、   
如沙丁魚乾、蝦米、泥鰍、若鯥、愛芒特乾酪
三、    EPA
如養殖鰤魚、大翅鮶魚、鯖魚、烤鰻、遠東沙腦魚

下列就足.腰的疾病原因、症狀及有效的營養物質分別說明如下:

1.     變形性膝關節症
       因:肥胖、O形腿、膝的外傷、肉體勞動等
      狀:更年期以後膝的疼痛、關節腫脹
    有效的營養物質:EPA

2.     慢性關節風濕
        因:身心過度疲勞、壓力、與自體免疫有關
        狀:全身關節痛、腫脹、難於活動、硬塊(風濕結節等)
有效的營養物質:EPA、α-亞麻油酸、維他命B6C、薑黃色素
3.   
  因:腹背肌衰弱、骨的毛病、內臟疾病等
 狀:疼痛、腳發麻、冰冷感、肩牓痠痛、頭重等
有效的營養物質:鈣、蛋白質、維他命B群、CDE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類經》作者及內容簡介

    張景岳非常重視《內經》,對《 素問 》、《 靈樞 》進行了30多年研究,根據個人體會,以類分門,撰成《類經》32卷。後又以圖解形式闡述《內經》中運氣學說,編成《類經圖翼》11卷,闡發“ 醫易同源 ”原理寫成《類經附翼》4卷。
張氏中年以後著書立說,著作首推《類經》,其編撰“凡歷歲者三旬,易稿者數四,方就其業。”成書於天啟四年(1624)。張景岳對《內經》研習近三十年,認為《內經》是醫學至高經典,學醫者必應學習。 但當時一般人“目醫為小道",視《內經》為無用之物,甚至從醫的人,也置《靈》、《素》為罔聞。 張景岳認為,這種情況是嚴重的,發展下去勢必導致盛盛虛虛,而遺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絕人長命(《類經》自序)。 造成這種情況,其中一個原因是經文奧衍 ,研閱較難。 就是說《內經》的文字深奧,內容龐雜,讀起來非常難懂,確有註釋的必要。 雖然《內經》自唐以來注述甚豐,王冰注《黃帝內經素問注》為最有影響的大家,但是,遺漏處也不少。 例如,有避難不注的;有註釋與原義不符的;有註釋不便檢閱的。 何況《靈樞》尚未註釋,使人無不感到遺憾。 而各家注本頗多闡發未盡之處後來,不少醫家註釋《內經》也只是順文敷演,難懂之處仍不能明斷,精要之處仍得不到闡發。 張景岳認為這樣的註釋沒有什麼益處。 於是他專心致志研究《素問》、《靈樞》兩書。 開始他是把《內經》中的重要章句摘錄下來,作為個人學習之用。 日子久了,摘錄多了,反而覺得《內經》中所言是金石,字字有珠璣,結果,竟不知哪句可摘,哪句不可摘。 因而他奮起鼓念,決定自己來整理、註釋《內經》,以便發隱就明,轉難為易,盡啟其秘,使學者了然,一見便得趣,從而對研究《內經》能提高一步,深進一層,真正熟悉本原,不至於誤己誤人,使之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這就是張景岳彙編註釋《內經》的目的。 景岳思路開闊,對《內經》精研深刻,各家著作瀏覽甚廣。 《類經》集前人注家的精要,加以自己的見解,敢於破前人之說,理論上有創見,註釋上有新鮮,編次上有特色,是學習《內經》重要的參考書。 經過長期的實踐及摸索, 張景岳打亂《內經》原來的體例,按性質將經文分類,然後加以註解。 往往以《靈樞》啟《素問》之微;以《素問》發《靈樞》之秘, 相為表裡 ,互通精義。 同時,綜核百家,剖析幽隱,把經文分成攝生、陰陽、藏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針刺、運氣、會通十二類 ,共三百九十條,匯分三十二卷。 此外,還附有《類經·圖翼》十五卷,以佐詮釋。 此書由於把《素問》和《靈樞》兩經“合而為一",並分類編註,所以叫《類經》。 張景岳認為這樣類編,可以條理分,綱目舉,晦者明,隱者見,一展捲而重門洞開,秋毫在目。 同年,景岳再編《類經圖翼》和《<類經附翼》,對《類經》一書中意義較深言不盡意之處,加圖詳解,再附翼說。 《類經圖翼》十一卷:對運氣、 陰陽五行 、經絡經穴、針灸操作等作圖解說,討論系統。 《類經附翼》四卷,為探討易理、古代音律與醫理的關係,也有闡述其溫補的學術思想之作,如《附翼·大寶論》《附翼·真陰論》等重要論文,也有部分針灸歌賦。
張景岳編寫《類經》,據說是四易其稿,歷時三十年而成。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半枝蓮功效

    半   枝   蓮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科   名─唇 形 科(Labiatae)

    別   名─向天盞、並頭草、牙刷草、通經草、昨日荷草、狭葉韓信草狭葉、小號
  
                   向天盞、四方草、方草兒四方馬蘭、野夏枯草、紫連花、半向花、半面

                   花、虎咬紅、耳挖草、小耳控草、金挖草、溪邊黃芩、趕山鞭、再生草

    繁殖方式─種子、分株

    利用部位─全草

    性   味─味辛、苦;性寒。

    功   效─具清熱解毒、活血袪瘀、消腫止痛、涼血止血、抗癌之功效。

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黃帝內經》有關咳證分類的論述

    《黃帝內經》論咳,根據臨床特點及受邪的來源,實際已將咳證分為六淫所致的外感咳嗽和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的內傷咳嗽兩類,對於後世醫家認識咳嗽病機與診斷、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明代張景岳所謂“咳嗽之要,止唯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只不過是對《黃帝內經》咳證外感內傷分類的歸納總結而已。

1. 外感咳嗽:如《黃帝內經.素問.風論篇》曰:“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 ,“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光然白,時咳短氣” ,指出肺在五行之時日(秋庚辛)遭受外風侵襲,致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而咳,類似於現代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
《黃帝內經.素問.咳論》指出肺“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又云:“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上行。”指出外感寒邪、內傷積飲是引起肺氣上逆是導致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篇》云:“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認為主歲火運太過,則炎熱暑氣流行,肺金受到亢火的傷害,既致肺失宣降而咳,又傷肺之氣陰而少氣不足以息、咽乾,甚則暑熱損傷肺之血絡而出現鼻衄,損傷胃絡而出現吐血等急症。《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云:“秋傷於濕,冬生咳嗽。”肺氣通於秋,肺傷於濕,有影響肺之宣降立即發生咳嗽者,有當時不病,濕藏金臟,久而化熱,至冬季復感外寒,在裡之濕熱與外寒相搏乘肺,致肺失宣降,發為咳嗽者。《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篇》云:“歲金太過,燥氣流行…..甚則喘咳逆氣。”該篇還云:“歲木不及,燥乃大行…..上勝肺金,白氣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肺金所主歲運太過,則過亢之燥邪傷肺致肺失宣降而咳,臨床上燥咳以每年秋季常見,若燥挾溫邪傷肺則為溫燥咳嗽或風燥咳嗽;若燥挾寒邪傷肺,則為涼燥咳嗽,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少陽司天,火淫所勝,則溫氣流行,金政不平。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咳,唾血,病本於肺。”“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民病…..寒熱喘咳。”火邪與熱邪本質同而程度異,火熱之邪乘於金位,即使肺失清肅,又灼肺津為痰,痰阻氣逆更甚故而咳,其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支氣管擴張、肺部感染等。《黃帝內經》有“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之論,認為除了肺在秋季感受外邪,自身受病引起咳嗽外,其餘四臟都是先在各臟所主的季節裡感受外邪而病,然後再傳入肺臟。

2.內傷咳嗽:《黃帝內經.素問.咳論》云:肺咳之狀,而喘息有音,甚者唾血。心咳之狀,咳者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脇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五藏之久咳,乃移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進一步闡明了五臟及六腑之咳的臟腑陰陽表裡相關及其發病特點和傳變規律。臨床觀察發現:咳嗽雖是呼吸系統的常見症狀,常見於呼吸道感染以及支氣管擴張、肺間質病變、肺結核、肺癌等,也常見於心力衰竭等其他系統疾病。從中醫病機轉變來說,既可以是肺系自病,也可表現為肝鬱氣痹、木火刑金、脾虛痰濕犯肺等,多情志鬱結、飲食勞倦內傷病因所致。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痤瘡病因及症狀與類型和治療原則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發於年輕男女顏面及胸背部。其病因與內分泌障礙、細菌感染、代謝紊亂、腸胃功能障礙等有關。臨床表現為面部、胸背部散佈的毛囊性丘疹,部分頂部可見小膿庖,破潰痊癒後可遺留色素沉著或凹陷性的疤痕。有的還可形成結節或囊腫,常伴有皮脂過多、毛孔粗大。病程纏綿,往往此伏彼起,有的可遷延數年或十餘年,一般到30歲左右可逐漸痊癒。

    中醫稱本病為肺風粉刺、面瘡。病由肺經風熱燻蒸,蘊阻肌膚而成者,為肺經風熱型,治宜疏風宣肺清熱;由過食辛辣油膩之品,生濕生熱,結於腸胃,濕熱穢濁燻蒸於上,阻於肌膚而成者,為腸胃濕熱型,治宜清熱化濕通腑;若病程日久,脾失運化,水濕聚痰,凝滯肌膚,則為脾失健運型,治宜健脾化濕。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如何治療消癉?

         關於如何治療消癉,《黃帝內經》是從以下幾方面論述的:

1.     膈消 :對於膈消,《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是這樣論述的:“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膈消是由於熱薰胸膈,消灼津液,而為消渴,後人稱之為上消。《景岳全書》又說“上消者,渴證也,大渴引飲,隨飲隨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故又謂之膈消。”膈消之主要症狀特點是心煩口乾、口渴多飲,治法應主清肺生津。譬如,李東垣提出的用白虎加人參湯。

2.     肺消:對於肺消, 《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的論述是“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漫二,死不治。”由此可見,肺消的病機為“心移寒於肺”。對此,張景岳《類經》的論述為:“心火不足,不能溫養肺金,肺氣不溫,不能行化津液,故飲雖一而溲倍之。”肺消之病,病在心肺,係心肺陽氣不足,不能行化水津。致水津降而不升,出現飲一漫二之虛證。因而,本證的治法為“補肺平心” ,方藥可用黃茂湯。

3.     消中:對於消中,《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的論述是:“癉成為消中。”《黃帝內經.靈樞.師傳》云:“胃中熱則銷穀,令人懸心善饑。”吳昆《素問吳注》的解釋:“癉,熱邪也,積熱之火,善食而饑,名為消中。”消中,就是中消病,常表現為多食易饑,心煩不安,肌肉消瘦。因胃熱則消穀,穀消則善饑,因則,消中的治法應當主清胃瀉火潤燥。胃瀉火潤燥的方藥很多,其中,張景岳提出用玉泉散清胃火,喻嘉言提出以大啖甘草與人參合用“急緩互調,攻補兼施”這些方藥,都須隨證選用。

4.     脾癉:對於脾癉,《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的論述為:“有病口甘者……名為消癉……此肥美之所發也……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可見,脾癉轉變為消渴,當係消渴的的前兆病證,屬消癉之類的病證。脾癉屬脾之濕熱證。因而,關於脾癉的治法,是醒脾化濕,清暑辟濁,除脾胃中的濕熱陳腐之氣。其方藥可見於《用藥法家》的記載:“蘭草其氣清香“生津止渴,潤肌肉,治消渴脾癉。”

5.     腎消:《黃帝內經.素問.》言:“腎熱病者…..苦渴,數飲,身熱。”《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云:“腎脈…..微小為消癉。”腎熱病苦渴數飲,是火熱之邪耗傷腎水。腎脈數小,是指腎精虧損。因腎水虧耗、腎精虧損所致的消癉,就是腎消,後世稱為下消。腎消有陰陽之分,一為陰虛腎消。是由於水虛不能制火而致 ,屬腎熱病。如《丹台玉案.三消》說:“腎水一虛,則無以制餘火,火旺不能撲滅,煎熬臟腑,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乾,陰盛陽衰構成此證。”其證有口燥咽乾、口渴尿多、小便黃赤或渾濁如膏脂等表現,因而,其治法宜滋補腎水,方藥可用六味地黃丸等。二為陰陽兩虛腎消,係陰損及陽,陽不化氣,氣不攝津,屬“腎脈微小”之消癉,是皆真陽不足,水虧不下之消證也,此證主要有面色黧黑、形瘦耳焦、腰膝酸軟等表現,因而,治宜溫補腎氣,方藥可用張仲景所用的腎氣丸以及陳士鋒的引火升陽湯。

    總之,由於消癉的病因病機與症候有所不同,治療時,應當觀其脈證,分別治之。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癌症及其症狀和對其有效的食物

      二十幾年來,癌症 一直是佔國人死因的第一位。其乃由於某種原因使得DNA受損,反覆異常增殖而造成的。
    除了特定的原因之外,就像職業癌症所代表的情形,即是環境因素與癌症有密切的關係。即使是在與職業性致癌物質完全無關的環境中生活,但是身邊仍然存在著食物等各種環境因子。鹽分、脂肪等某種特定的營養素攝取過多,或是煙酒過量,都和致癌有密切的關係。

    癌腫瘤越大就越難治療,而且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器官,因此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外,像肝炎等慢性疾病,也可能會轉變為癌症。所以,不要怠忽癌症的治療,而要全力以赴。

    對於防癌方面,營養均衡的飲食生活非常重要,尤其要充分攝取深色蔬菜和淡色蔬菜,而鹽分和脂肪則不可以攝取太多。深色蔬菜中所含的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最近備受注目。
    此外,乾香菇和多瓣奇果菌中含量較多的β─葡聚糖,能夠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具有使癌腫瘤縮小的效果。

    對於癌症及其症狀有效的食物:
1.     β─胡蘿蔔素
    如埃及皇宮菜、南瓜、胡蘿蔔、茼蒿、明日葉

2.     β─葡聚糖
    如乾香菇、多瓣奇果菌、巴西蘑菇

  下列就癌症病因、症狀及對其有效的營養物質說明如下:
§癌症(所有癌症)
  因─DNA基因異常
  狀─患部的不適感、疼痛
有效的營養物質─維他命AB群、CDE、芝麻醇、雙歧乳酸桿菌、β─葡聚糖、甲殼質殼聚糖、食物纖維、兒茶素、蒜素、膠原蛋白、β─胡蘿蔔素、類黃酮、硒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內經知要》作者及內容簡介

    《內經知要》為明·李中梓輯注。全書2卷。上卷有道生、陰陽、色診、脈診、藏象5篇;下卷有經絡、治則、病能3篇。書中將《內經》重要原文節錄歸類,並加以注釋。所選內容少而精,可概括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又分類清楚,注釋簡要,為研究《內經》各家所推崇。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號念莪,又號藎凡居士。出身官宦之家。華亭(今上海市)人。曾祖李府,字一樂,為抗擊倭寇而捐軀。伯父尚雅字伯安,號鶴匯,負異才,供弟尚兗讀書。父尚兗,字補之,號震瀛,1589年中進士,曾任職兵部和吏部。兄中立,字士強,又字正宇,號念山,曾任浙江按察,四川主考,大理寺卿右評事。兄中植,號念曾,系著名學者,兼通醫藥。侄延,原名彥貞,字我生,後改辰山。又字期叔,亦曰寒村,號漫庵。師事中梓,著有《補撰藥品化議》(一作《辨藥指南》)14卷、《醫學口訣》、《脈訣匯辨》10卷、《痘疹全書》。
    李中梓青年時曾應科舉,因多病且子死於庸醫,轉而習醫。著有《內經知要》、《藥性解》6卷、《醫宗必讀》10卷、《傷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機沙篆》2卷、《診家正眼》2卷、《刪補頤生微論》4卷、《李中梓醫案》等。《診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機沙豪》三書,1667年彙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書》。

李氏弟子有沈朗仲尤乘、華藻等。沈朗仲傳馬元儀,馬元儀傳尤在涇。《內經知要》為《內經》的節注本,系由作者選擇《內經》中的重要內容,重新分類和注釋而成,書分兩卷,首列道生類,體現了《內經》人與自然的統一觀及未病先防的思想;次列陰陽類,以明指導思想;再以髒象,經絡類,闡明生理病理;色診、脈診、病態, 治則類,則反映辨證論治的內。雖僅八類,然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無所不包,體現了中醫理論體系的概況,深得《內經》之旨。 本書分類簡要,選材精當,為學習《內經》的入門佳作。

    李中梓受《黃帝內經》及名醫李杲、張介賓醫學思想的影響,認為人身先天之本在於腎,腎為臟腑、三焦、十二經脈之根本,而後天之本則在於脾胃,人出生之後全賴脾胃的榮養,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倘若胃氣一敗,百藥難施,必死無疑。他還認為人體和自然界一樣,只有水升火降,陰陽相交,才能維持人體的生長與健康。他說「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強調人體陰陽平衡與相互轉化,而其中他更注重陽氣對人體的影響。

《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醫學文獻的精典之一,它形成於戰國時代,積累了歷代醫家的臨床醫學精華,是古代勞動人民與疾病鬥爭的經驗總結,也是歷代醫家所必讀的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分別從陰陽五行、臟腑、病因、病機、診法、治則、攝生、刺法等方面,進行比較系統的論述,初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

李中梓一生精熟《黃帝內經》。他抓住《黃帝內經》的重點,刪繁從簡,進行選擇性的類分,編成《內經知要》一書,使《黃帝內經》的內容更加精實簡要,後人學起來更加容易。《內經知要》共有上、下兩卷,分成道生、陰陽、色診、脈診、髒象、經絡、治則、病能八類,將中國醫學的基礎理論概括無遺,所以至今仍為後學者所歡迎。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山香的功效

    山    香  (Hyptis Suaveolens(L.) poir)

    科  名─唇 形 科(Labiatae)

    別   名─山粉圓、香若草、假藿香、狗母蘇、假走馬風、逼死蛇、臭草、毛老虎、山薄                    荷、藥黃草、蛇藥子、毛射香、狗骨消、臭屎婆、黃、大返魂、毛麝香ˋ                    、白

    繁殖方式─種子、扦插

    利用部位─種子、莖葉

    性  味─味甘、苦;性平。

    功  效─具疏風解表、消腫止痛、散瘀解毒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