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如何治療五臟所苦及以藥物補瀉從其五臟之所欲

    關於治療五臟所苦,《黃帝內經》中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1.表裡相合兩經主治:這種方法以針刺為主。即經中所說的“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決生,處百病,調虛實”。首先,五臟病可取各自經脈治療。燃後,藏病取其相合之經治療。臟腑功能相合,經脈又表裡絡屬相合之經治療,有從陽引陰之意,以求得陰陽的平衡。

    2.運用藥食、甘味治療藥食、五味各有自己的作用即經文所說的“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運用藥食治療五臟所苦,多採用取逆五臟所苦而從五臟之所欲,來選擇相應作用得藥味。這樣,不僅讓五臟所苦得解,而且也防止了五臟所苦之病的發生。

    在臨床上,藥物補瀉應用作用相反的藥味,一補壹瀉正好相配合調治疾病。其補、其瀉是已適應五臟之性與否來分辨,張介賓說:“順其性者為補,逆其性者為瀉。”比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是從其肝之所欲,意思是增加散氣之功,可看做輔助之藥。用酸味藥,可以防止辛味藥散瀉太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