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人類的咀嚼及牙齒對消化功能的作用

       食物藉由牙齒咬碎,混合唾液,並以舌頭攪拌,就會轉化成容易消化                的型態送至胃部,好好咀嚼有助消化。

   細嚼慢嚥對於防止肥胖有效,此外,由於咀嚼可促進唾液分泌,唾液中所含的舌下荷爾蒙,可預防糖尿病、動脈硬化。而唾液也含有過氧化酶,可以防治癌症。

   過氧化酶可以消滅毒性,消毒時間約30秒,以咀嚼一次1秒計算,則一口至少嚼30下,有防癌效果,也可治療肥胖症。

   咀嚼不僅增進臉部肌肉活動,也能刺激腦部分泌荷爾蒙,咀嚼習慣好的兒童智商普通高於咀嚼少的兒童。

   嚼久之好處─更好消化、防止肥胖、具有預防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的效果、活化腦部、消滅致癌物質。

   食慾是由腦(下視丘)控制,下視丘有發出「吃」的命令的進食中樞,以及「不要吃」的飽足中樞。刺激這兩種神經中樞的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用餐時血液中的葡萄糖上升,會刺激到飽足中樞;相反的血糖低則惠刺激進食中樞。

   牙齒─下面的部位埋在牙齦中,稱之為牙根,而顯露在外的是牙冠。牙齒最外側是琺瑯質,內側是象牙質(有細管,內有液體) ,中心為牙髓,牙髓中有神經及血管通過。

   琺瑯質約一釐米厚,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以摩氏硬度表示,琺瑯質
硬度高達7~8度,與水晶、黃玉硬度相當。

   摩氏硬度表: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螢石)5(磷灰石)6(正長石)7(石英)8(黃玉)9(鋼玉)10(金鋼石)鑽石。

   琺瑯質主要成分是磷酸鈣,這種物質對於酸的抵抗力極弱。積存在牙齒的食物碎屑會孳生細菌,並產生酸性物質,如此就會溶解琺瑯質,造成孔穴,即蛀牙。
   口腔內有300種以上的細菌,雖然會造成蛀牙,但並非所有細菌都與蛀牙相關。會造成蛀牙的細菌只有幾種,主要是轉糖鏈球菌,其大小約0.5~1μm。此類鏈球菌以糖類為營養來源,從分解醣分獲得能量,同時製造出細胞外多醣體的黏性物質,藉以附著在牙齒表面,而繁殖出以轉糖鏈球菌為首的多種細菌,產生齒垢。齒垢有7~8成是細菌,1釐米的齒垢就有數億個到十億個細菌。齒垢中有醣分分解所產生的酸,會腐蝕牙齒。而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即使出現孔穴,也不會感到疼痛,不過如果侵蝕到象牙質,就會產生酸軟敏感的現象。
   人類的牙齒會生長兩次,幼兒時長較小的牙齒(乳齒) ,長大後下顎發達,則換牙為大的牙齒(恆齒)。恆齒含智齒(第三大臼齒) ,上下各16顆,一共32顆。不過很少人全部長齊,很多人沒長智齒。
   臼齒的力道相當於自己的體重,約50~7020歲左右抵達高峰60公斤,用餐時臼齒出力約20~4060
   磨牙,一般是牙齒咬合不良、壓力因素等。牙齒因為咬合不良,壓力倍增,造成焦慮,讓牙齒在睡眠中無意識的開始磨合。磨牙的力道,高達90公斤。因此會引起牙齒磨損、牙齒搖晃、頭痛、下巴肌肉疼痛、關節障礙等毛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