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復發性口瘡的症狀、病因及病人的飲食宜忌

    復發性口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其臨床特徵為在口腔黏膜上反覆發出表淺的圓形或橢圓形小潰瘍,多發或單發於唇、舌、頰、顎等處,伴有劇烈疼痛。一般初期先發出如粟粒大小的水疱或小紅點,伴灼痛不適感,破潰後形成直徑2~3毫米的表淺潰瘍,邊緣整齊,潰瘍上覆有黃白色假膜,周圍呈充血狀紅暈,7~10日可自癒。癒合後可反覆發作,難以去根。

   復發性口瘡中醫屬口疳、口糜、口瘡範疇。中醫理論認為:「諸痛瘍瘡、皆屬於心」。本病外因為風火燥熱邪毒入侵,內與七情內傷、過食辛辣、心脾積熱有關。一般多係內外合邪,邪熱上燻,發於口舌而致。臨床常見陰虛火旺、脾胃實熱、肺胃熱壅、脾虛濕困四型。治以滋陰降火、清熱涼血、清胃肅肺、健脾利濕等法為主。

    根據本病的病因病機和症狀,飲食忌口是防治的關鍵之一。本病主要屬於火,所以首先要忌食熱性食物,凡一切容易化熱化火,濕熱易積的飲食均屬忌口範圍。常忌的有辛辣、酒、油膩滋黏之品,如薑、蔥、蒜、辣椒、茴香、韭菜、酒、咖啡、可可、紅茶、雞肉、羊肉、狗肉、豬蹄膀及油煎、燻烤的肥甘美味之品。因辛辣類食物易生痰動火,耗散氣血,故無論虛火、實火者均應忌口;厚味甘美之物,易生濕熱。
又因患者多有消化不良和口腔潰瘍進食不便,所以,凡粗硬類、酸、熱、甜、海腥類和不易消化的飲食,也應該忌食。否則,口腔潰破加重,脾胃功能減退,以致濕熱蘊積於胃腸,鬱而化火,火熱上衝,灼傷黏膜,使病情反覆發作而加重。同時,濕熱滯留也易導致便秘,火熱不得下行,邪毒無外出之路,則火邪更盛。因此,在忌食的同時,還要鼓勵患者經常進食清淡、清火解毒、易於消化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綠豆湯、蜂蜜、麻油、百合、鮮藕節、橄欖、蓮心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