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談心血淤阻及其症狀和治法

    心血淤阻證,又叫淤阻心絡,古稱“心痹”或“胸痹”。對此,《黃帝內經素問‧痹論》的論述是:“心痹者,脈不通”由此可見,心血淤阻是心臟血脈淤阻不通所出現的證候。

    心血淤阻常繼發心氣虛或心陽虛損病證之後,是心氣虛與心陽虛病證發展的一個類型。 心血淤阻形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心陽虧虛, 心血供養不足,心脈失養,如果再遇喜怒不節、情緒激動、或過度勞倦、或感受寒邪、或痰濁凝聚等誘發因素,就會使血行滯澀不暢,淤血痹阻心脈。不通則痛,而發作心前區憋悶疼痛。
    心血淤阻多由於心氣虛或心陽虛 血運無力 心血淤阻脈道所致。在臨床上,常表現為心胸憋悶刺痛,痛引肩背內臂 時發時指 這是為心陽不振,胸陽失於宣通,或痰淤阻塞心絡,因而心前區憋悶痛。手少陰心經循肩背而行,故痛引肩背內臂由於並非絕對血梗阻不通,機體尚有自行緩解調節之機能。
    如果舌紫,或有淤點、脈細澀,此為淤血痹阻之證。脈或見結代,則為心陽心氣虛損兼有氣滯的徵象。 心血證候嚴重發作,則可見心前區絞痛欲絕,不能自行緩解,口唇指甲青紫、汗出、脈微欲絕等症。這是由於心陽暴心脈血梗阻不通而致。
    在臨床上,心血淤阻證的治療,一般為急者救陽通脈,緩者活血化,兼補氣通陽。方如通竅活血湯及蘇合香丸等。而心陽暴絕之重證,則可用參附湯或四逆加人湯,以救回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