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談心氣虛與心陽虛及其在病理上的關係

    通常情況下,心氣虛證和心陽虛證,主要從共同脈證和不同的臨床表現上去鑒別。雖然心氣虛證和心陽虛證的共同脈證為心悸氣短、活動時加重、脈見細弱或結代。但是心氣虛證除有上述的脈證外,還兼見神疲體倦、自汗少氣、舌淡胖嫩、苔白脈虛等情況。心陽虛除有上述脈證的表現,又兼見畏寒、形寒、肢冷、心胸憋悶,或心前區作痛、舌淡胖嫩、或紫暗等表現。如果患者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脈微欲絕、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多為心陽虛脫危證。

     在現代臨床上,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整、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全身性衰弱、神經官能症等疾患,都屬於心氣虛證與心陽虛證。
     在臨床上,心氣與心陽,都屬於心臟機能的範疇。其中,心氣主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的功能。心陽,主要是指心臟的陽熱功能,具有溫煦血脈,抵禦陰寒病邪的功能。所謂心氣虛,主要是指心功能的衰退,血運無力或血運不足。而心陽虛則既有心功能的衰退,又有陽熱溫煦功能不足,陰寒之邪易於阻滯心脈,導致心脈血行不暢。

    從病因上來看,心氣虛、心陰虛多有相同點,通常有以下三種致病因素:

1.久病體虛,慢性病發展所致。比如肺病、宗氣虛損、貫心脈行氣血能力減退;腎陽不足或水氣凌心、損傷心氣、心陽。

2.暴病傷陰而致。多見於急性病,由於全身性陽氣暴脫,導致心陽、心氣衰竭虛脫。

3.年老臟氣衰弱,心陽、心氣不足或衰退,或先天稟賦不足,心氣、心陽虛損。

    從病機或發展來看,心氣虛為心功能減退或衰退,而心陽虛多由心氣虛發展而致,或因陰寒病邪直接損傷心陽而發病。
    此外,在臨床上,心氣虛常與肺氣虛也可同時併見,即心肺氣虛。心陽虛則多與腎陽不足有關,即心腎陽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