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證是一種病症名,由於五臟氣熱,則熱邪傷津耗液,不能營養皮、肉、筋、脈、骨,而形成五體痿。肺氣熱所致的皮痿,有皮膚收縮,乾枯無澤表現;心氣熱所致的脈痿,表現為關節不能提舉,不能站立負載身體;肝氣熱所致的筋痿,表現為關節遲緩攣縮,以及男子滑精、女子帶下等症狀;脾氣熱所致的肉痿,可見口渴、肌肉不仁;腎氣熱所致的骨痿,則表現腰脊不舉、足不任身。
對於痿證,臨床上主要有三大治療原則:
1.治痿取陽明-這一原則強調了調理脾胃在痿證治療中的重要性,這主要是因為“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陽明“主閏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陽經、陰經會於宗筋,而“陽明為之長”。所以,除了某些有濕熱者必須清濕熱之外,治療痿證一般多採用補益陽明之氣,補養陽明之血,滋補陽明之陰的方法,這樣,就可以使氣血充盛,宗筋得滋,痿證得以被治癒。
2.“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順逆”,這是在獨取陽明的原則下,根據五體痿證的具體情況,針對其相對應的臟腑經絡進行辨證論治,即“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3.“各以其時受月”,這是說明治療痿證,必須貫徹“因時制宜”的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