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痹證有痛、不痛、寒、熱等多種表現,這主要與病人體質的陰陽屬性及感風寒濕邪的輕重主次有關。
有的痹證,病變部位疼痛劇烈,這是由於寒邪偏勝,寒性凝滯,氣血不通而致,如《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所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有的痹證,病變部位不仁不痛,這是因病久入深,營衛不通達,氣血不足,皮膚得不到營衛的濡養,喪失了知覺,如《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所論述的:“其不仁不痛者,病久入深,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
有的痹證,病變部位寒冷,這是因為陽氣虛,陰寒勝,陽不勝其陰,故寒,如《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所論述的:“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故寒也。”
有的痹證,病變部位發熱,這是由於陽氣盛,陰氣衰,陰不勝其陽的緣故,如《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所述:“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
有的痹證,病變部位多汗而濡濕,這是由於濕邪偏勝陽衰陰勝所致,陽衰陰盛,復遭濕邪偏勝,則水濕不能氣化而滯留,故局部濡濕而多汗,這就是《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所述:“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