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談氣滯血淤的病因和症狀

        如果有接觸過中醫的人,可能會常聽到“氣滯血淤”一詞。那麼,以下就來談氣滯血淤的病因和症狀。

    氣滯血淤,是指氣滯和血淤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氣滯血淤証,是由於氣滯不行(包括機能障礙或機能減退),導致血液運行阻滯障礙所出現的血液疲滯証候。
    氣滯血淤的病變機理:多先由於氣的運行不暢,引起血液的運行滯,是先有氣滯,由氣滯而導致血淤;另一方面,也可能由於離經之血等阻滯,而影響氣的運行,這就是先有,由導致氣滯。當然,也有可能因閃挫等損傷而氣滯與血淤同時形成。

    氣滯血淤証的形成原因,主要與精神情志和肝臟疏泄功能失常有關。氣能行血,人體血液的循行,有賴於心氣的推動、肺氣的敷布和肝氣的疏泄。因此,中醫學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此外,跌撲閃挫等外傷,也可能導致機體局部阻滯,而使血行受阻,淤結不行,形成外傷性局部氣滯血淤証
    在臨床上,氣滯血淤証既有氣滯見症,又有血淤見症。其中,性情急躁、胸脇脹滿,多是由於肝失疏泄,氣機鬱結所致。肝為剛臟,其經脈布於兩脇,肝氣滯,則情志疏泄失常,因而心煩急躁易怒鬱結,氣機不暢,所以胸脇脹滿

    除了上述症狀,胸脇疼痛,也是氣滯血淤証的一種常見症狀。其病機是不暢,進而血淤不通,氣阻滯不通則痛,故發胸脇
    此外,氣滯血淤之証,在婦科中十分多見,如果經常肝氣不舒、氣機失暢,氣不能運血以暢行不能隨氣而流通,就會痛經。肝經鬱結過久,以致胞脈閉阻,凝結成,經水不得下行,就會形成經之証。如果經行伴有血塊,則是沖任不利而有血淤之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