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痰”,在中醫和現代醫學各有各的說法。但是,沒有所謂的對或錯,只是角度有所不同而已。以下針對中醫對風痰、熱痰、寒痰、濕痰、燥痰證的分別加以說明。
痰證是水液代謝障礙水濕停滯病變的一種,古人常說“水聚為飲,飲凝成痰”。痰證的病變多由肺、脾、腎三臟氣化功能失常而致。由於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因之,痰證首當注意肺脾兩臟。
中醫將痰分為風痰、熱痰、寒痰、濕痰、燥痰,關於風痰、熱痰、寒痰、濕痰、燥痰的鑑別,主要應從痰的性狀及伴有症狀,以及舌苔、脈象等方面去考慮,其分別說明如下:
1.風痰:多由風邪侵肺即傷風所引起,開始時痰白稀,以後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後轉薄黃。其病機:痰盛而動風或風證有痰象。風痰上擾,流串經絡,閉塞
清竅。臨床表現特點:頭暈目眩、突然撲倒、口歪眼斜、四肢麻木。
2.寒痰:多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
病機:寒痰凝結、陰盛陽虛、經絡阻塞、經氣不伸。其臨床表現特點:病人怕冷、四肢不舉、脈遲沉。
3.熱痰:多由熱邪犯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後,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冷飲、舌紅苔黃膩、瀉白散化痰。病機:痰熱互結,或內擾心神,或陰塞氣機,或氣結腸胃。
臨床表現特點:怕熱、煩熱、便結。
4.濕痰:多是由於邪侵入人體(如居住於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而致。濕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
病機:痰阻上焦、中焦氣機。痰濕阻遏,清陽不達四肢。臨床表現特點:納少嘔惡、倦乏或便溏、舌苔薄白或白膩。
5.燥痰:多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感覺口鼻咽燥等症。其病機:津化傷燥、燥勝則乾、燥傷胃津。臨床表現特點:口鼻乾燥、咽乾燥、大便乾燥、舌苔薄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