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從吃飯與食忌的關係至談及食物五味應如何調配得宜

    幾天前,兒子從台北回來,吃飯時興致一來,談了許多所見所聞。因為,此趟回來前先到台南一家民宿住一晚,及吃了幾餐。所以,也就談些烹調及調味與食物的關係。因此,就和其談到吃飯與食忌及食物五味應如何調配得宜的問題。

     中醫學認為,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靠肝的疏泄、膽汁的正常排泄及脾升胃降來完成。如果心情鬱悶就會造成肝氣不舒,從而影響到膽汁的排泄及氣機的升降,這些都是靠肝的疏泄來完成。所以人們在吃飯時,要保持心情舒暢。因為愉快的心情不僅能使肝氣順暢,同時還增加唾液、胃液的分泌,能使胃的蠕動和諧,這有助於食物的機械消化和化學消化。此外,在吃飯的時候,還應該專心致志,要“食勿言”,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可以減少發生胃病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食物進入氣管引起的嗆咳或窒息。
         在吃飯時,還應細嚼慢咽,這樣作可以將食物充分嚼碎,並與消化液攪拌均勻,充分發揮了消化液的作用,從而減輕胃的機械消化壓力。另外,在細嚼慢咽的同時,還能反射性地引起胃內腺體、胰腺的分泌和膽囊收縮,從而幫助消化。而充分的咀嚼又能促進鹹性的唾液分泌,唾液澱粉酶能將澱粉分解成麥芽糖,又利於食物在腸道內進一步的吸收。而在吃飯時,要適量的喝些湯和水,這可以潤滑食管,又有利於食的下咽,同時還可以增加胃的溶解能力,有助於食物的消化。

     中醫認為,食物的滋味不同,其作用也不同;五味與人體的關係十分密切,如果調配得當,則可增進健康,有益於延年益壽。
          五味應該如何調配呢?調配五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甜味:中醫認為,甜味有補益、和中、緩急的作用,甜味入脾,具有補充熱量、解除肌肉疲勞、調和脾胃、止痛、解毒等作用。但過食甜膩之品,則會壅塞、泄氣,不僅使血糖升高、膽固醇增加、使人發胖等。由於甜味性多膩滯,容易助濕並有礙脾的運化。因而,脾虛濕盛而見中滿者,不要過度食用甘味食品。
2.酸味:酸味包括澀味在裡面,中醫認為,酸味入肝,適量吃酸食可促進食欲,有健脾、開胃之功,但過量服食會引起腸胃痙攣及消化功能紊亂。所以,脾胃有病者宜少食。由於,酸味有收斂、固澀作用,故邪實者勿用。
3.苦味:中醫認為,苦味入心,能瀉、能燥、能堅,即苦味食物有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利尿及健胃等作用。但多食則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症。如有熱有火者,用苦味可以堅陰;無熱無火者,用
苦味則因其苦燥反易傷陰津。
4.辣味:中醫認為,辣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辣味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等。但辛味因其辛散燥烈,易耗氣傷陰,對氣虛津虧、表虛多汗者,不宜食用。
5.鹹味:中醫認為,味過鹹傷肌,致使皮膚變黑、粗糙,故血病者忌鹹,吃得過鹹還可傷腎,造成頭暈、耳鳴和精神疲乏,還會加重心、腎疾病及高血壓。
        由以上可見,五味入口貴在調和適宜,氣血方能暢通,使人青春永駐,延年益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